秸秆深翻还田须打好“四张牌”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字号:【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系列调查报道之二: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为了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推动我国农业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今年农业部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其中之一是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据悉,今年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6亿元,在东北地区60个玉米主产县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力争到2020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新增秸秆利用能力2700多万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好,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让农民受益?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吉林省给出的答案是实施秸秆深翻还田。

  “柴火棍”成了“抢手货”

  “搁在以前,这苞米秆子烂在地里都没人要,要么拉回家当柴火棍儿烧,还得找地方堆放,要么割完直接扔在地里,一把火烧了,总之处理起来实在麻烦。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搞了这个深翻还田后,不但解决了苞米杆子咋处理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因为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增强了土地肥力,提高了来年农作物的产量,让咱种地的老百姓得了实惠。”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兴隆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李振军告诉记者:“这没人要的苞米杆子现在成了抢手货。”

  近年来,吉林省每年的秸秆产量约为4000万吨,尽管吉林省在玉米秸秆饲料成品开发、秸秆工业原料转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但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仍然只有30%左右,其余70%的秸秆被废弃焚烧。据资料显示,2015年东北三省秸秆废弃量高达6100多万吨。这些被堆弃在田头、路边、沟渠中的秸秆,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腐解后,最终仍可能被付之一炬。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好,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让农民受益?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吉林省给出的答案是实施秸秆深翻还田。

  据了解,受农户小规模零散耕作和小马力动力机械作业的影响,我国80%以上的耕地实施浅耕和旋耕(简称浅旋耕),与之相应的秸秆机械粉碎浅旋耕混埋还田也成为我国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黄淮海地区秸秆还田面积已经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以上,几乎全部采取秸秆机械粉碎浅旋耕混埋还田。连续多年的浅旋耕混埋还田,使大量秸秆混合在12~15厘米的耕作层内,未能及时腐烂的秸秆可占到耕层土壤质量的1%~1.5%,导致土壤松散,容重下降,结构性变差。与此相比,吉林省目前试点推广的秸秆深翻还田模式有所不同。首先是深翻的土壤深度基本上达到了25~30厘米,基本上在耕作层以下;其次是还田的时间不同,深翻还田主要是在玉米收获后的秋天,而传统的秸秆还田主要是在春节或因地而异。另外,吉林省严格按照“粉得碎、抛得匀、埋得深、混得均”十二字诀要求实施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

  秸秆深翻还田

  有四个好处

  2015年,吉林省在榆树、公主岭、农安、宁江等4县(市、区)开始实施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8万亩。为了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尽快探索成熟并实施推广,2015年8月,吉林省农科院的农业资源环境所负责秸秆还田课题项目的王立春与任军两位教授带队找到了李振军:“老李,我们想在你这里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实验,你看行不?”

  “行啊!咋不行呀,像你们这样的大专家我们平时请还请不到呢!你们来了,正好也可以指导下我们屯里人种田的技术问题。”

  经过详细磋商,双方一拍即合。李振军当年种植的30公顷玉米,全部采用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技术。2016年玉米生长期间,吉林省农科院专家多次到其种植田查看实际效果,田间长势显著优于农户常规生产田。2017年,李振军种植的80多公顷玉米全部实施了秸秆深翻还田,通过示范带动,东兴隆合作社实施秸秆深翻还田的作业面积也达到了300公顷。

  “采用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技术,从秋季玉米收获开始,需要经过玉米机收秸秆粉碎(与玉米机械收获同时进行一次性粉碎)、秋季大马力机械深翻还田、重耙整地、春季机械平播、重镇压,其后田间管理环节与常规玉米种植(旋耕起垄玉米种植)完全相同。”吉林省农科院的研究员任军告诉记者:“实施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主要有四方面好处,一是提高了产量,二是让土壤增加了有机质,实现了土壤20~30厘米的深层有机质,三是提高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四是增加了地温。”

  “经过秸秆深翻还田后,俺们这里的苞米每垧地基本上都能达到2.5万斤到3万斤产量。这地比原来的保水保墒的能力都提高了。经过这两年的示范带动,原先种苞米没有深翻的村民,现在都主动找上门来要我们深翻了。”朝阳坡镇东兴村村民詹喜军告诉记者。

  经济账算出

  每公顷3435元“大实惠”

  据了解,吉林省在最初实施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试点时,选择了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松原市的宁江区。这里的年降水量只有450~500毫升,所以项目实施中采取了滴灌和覆盖农膜的措施。

  “一栋温室三亩田,一年四季都挣钱。农业产业连成片,屯里农民把钱赚。”近年来,民乐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合作社抱团取暖,搞起了大棚种植与土地连片化的集约化管理与种植,有效实施农业现代化经营,农民致富的心气越来越高。全村3300人,由三个自然村组成。该村种了660公顷玉米,88公顷蔬菜。其中,民乐村种植的玉米地全部被纳入秸秆深翻还田项目试点。

  炎炎夏日,走进民乐村的民望园艺育苗中心,一排排蔬菜大棚如同受阅士兵般排列整齐,大棚内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菜苗长势喜人,村民王志国和艾霞夫妇穿梭在其中,捯饬着秧苗。

  “以前自己种地太麻烦了,还是入了合作社省心,还能有时间打工。”王志国说。据其介绍,王志国家的18亩地往年都是自己种,投入人力财力不说,产量和效益也一般。这两年看到部分村民把地交给了村里的合作社,实施统一管理,收了苞米后秸秆都粉碎后深翻还了田,接下来不但产量上去了,而且收入都不同程度提高了。今年春种的时候,王志国也把家里15亩地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夫妻两个闲下来到村里的育苗基地打起了零工,每个月都有1500~3000元的工资收入。

  据吉林省农科院多年测算,实施秸秆深翻还田各环节的作业费用分别为:玉米机收秸秆粉碎1100~1300元/公顷,秋季大马力机械深翻还田500~600元/公顷,重耙整地270~300元/公顷,春季机械平播280~300元/公顷,重镇压150~180元/公顷,总计2300~2680元/公顷。东北地区常规玉米种植各作业环节的费用为:玉米机收秸秆粉碎1100~1300元/公顷,春季旋耕整地(包括起垄)500~600元/公顷,垄播280~300元/公顷,镇压120~150元/公顷,总计2000~2350元/公顷。另外,农民为了露天焚烧秸秆,需要将粉碎后散落在田间的秸秆耙拢在一起,平均每公顷的人工费用约为100元。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与常规玉米种植相比,需增加作业环节费用415元/公顷。为了将秸秆深翻还田项目试点顺利推行,吉林省结合黑土地保护治理与节水增粮等项目一起实施落地,这样有效解决了秸秆深翻还田项目中的滴灌、打井、农膜等作业费用,让老百姓不用掏一分钱,就享受到了项目带来的实惠。

  在民乐村,村书记张志峰也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算出了秸秆深翻还田给村民带来的“大实惠”。按照一公顷玉米投入产出来看,往年农民自己种地投入如下:灭茬子需240元,旋地需400元,播种需220元,中耕220元,封垅220元,种子1100元,底肥1560元,追肥450元,水费1000元,打药200元,收割900元,脱粒及运输按照25000斤产出需要625元,合计7135元;交给合作社种植成本如下:翻地、旋地、灭茬子合计100元,播种350元,种子650元,底肥1150元,追肥450元,水费450元,滴灌带400元,因为村里和当地国家粮食储备公司签订的合约,打药、收割、脱粒及运输费用由该公司提供,所以是零成本,总成本合计下来是3700元。两种投入成本对比差了3435元。

  “原先没有搞(秸秆)深翻还田时,每垧地里的苞米也就是万把斤的收成,搞了(秸秆)深翻还田后,每垧地产量基本达到了2.8~3万斤不等。经过这两年的有效实施,地力肥力都增加了,我估计今年一垧地的苞米产量最高能突破3.2万斤。”说起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效果,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很是乐观。

  大面积推广

  须打好“四张牌”

  记者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与常规玉米种植耕整地作业相比,所增费用不高,培肥改土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但是,要满足大面积推广并实施,也应满足一定条件,具体来说,就是要打好“四张牌”。

  第一张,“土地集中连片牌”。首先要积极组织土地流转,鼓励土地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为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创造条件。民乐村书记张志峰和几位种植大户多次告诉记者,“要实施大面积的秸秆深翻还田,必须依靠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实现土地的节约化和统一化管理才行。”

  第二张,“示范推广牌”。要大面积实施秸秆深翻还田,还要抓好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示范推广。制定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技术规范,在玉米主产区利用现有的技术示范推广网络,设立专题项目,整合现有资金,具体到每个县市最好设立3~5个示范区或者基地,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在这点上建议东北地区将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示范推广,同时将国家深松整地补助项目与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相结合,以秸秆还田作为深松整地补助的前提条件。”针对如何做好项目示范推广,吉林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如此建议。

  第三张,“技术体系牌”。实施大面积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还需要完善秸秆机械粉碎深翻还田相关技术体系。具体包括开展秸秆还田机具的优化选型和系统配套试验研究,建立规范化作业程序;研究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土壤碳氮平衡与主要营养元素调控技术,实现土壤增碳、化肥减施;积极探索稻草翻埋还田技术,解决水田稻草漂浮对水稻插秧的影响,实现稻草高质量还田。“要实施有效的秸秆深翻还田,必须要有150马力的旋耕机才行,而我们原先生产作业的机器基本上在100马力左右。”李振军告诉记者。

  第四张,“国外经验借鉴牌”。除了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还需要借鉴国外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耕作制度,探索条带耕作与秸秆深翻还田相结合的耕作体系。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很注重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基本形成了“秸秆直接还田+厩肥+化肥”的“三合制”施肥制度。欧美各国一般将2/3左右的秸秆用于直接还田,1/5左右的秸秆用做饲料。美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占秸秆总产量的68%。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带玉米种植主要采用2种秸秆还田作业方式,一是连年秸秆翻压还田,二是秸秆覆盖条带作业与秸秆深翻还田相结合,一般是2~3年条带耕作、1年深翻作业。其中,连年秸秆翻压还田耕作面积一般占美国玉米带面积的40%,秸秆覆盖条带作业面积占30%。另外,秸秆旋耕还田在美国玉米带也占有一定比重,为20%~30%。

  近年来,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已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东北地区总体上可分为“一带两厢”,即湿润半湿润的中部平原地带、湿润半湿润的东部(东厢)丘陵山地水蚀区和半干旱的西部(西厢)沙性土壤风蚀区,其中中部平原地带耕地面积占东北三省耕地总面积70%以上。在面积广阔的东北中部平原地带实施大面积秸秆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有利于稳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实现黑土层再造,对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