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五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地的大江小河遭遇了外来水生植物水浮莲的“封锁堵截”。“草原”“农田”“绿地毯”成为公众戏谑这一生态污染景象的形容词。在粤东第三大江练江的部分河段,水浮莲绵延数百米,面积超过28个标准足球场,把江面封锁得密不透风……尽管水浮莲疯长的背后都有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水质富营养化被认为是根本原因。
多地水浮莲“锁江”,再次为我们亮出了污染警示牌。因为水浮莲的繁殖能力旺盛,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便快速生长,抢占水面,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物种单一。为此,有关部门亟须拿出硬措施,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还自然一江清流,给百姓一泓碧波。
不过就当前而言,水浮莲泛滥成灾,企求通过治理污染的方式快速解决问题,显然难以达到。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思路,或许就会柳暗花明。众所周知,“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同样,水浮莲也并非百无一用。据了解,水浮莲,又名凤眼莲、水葫芦、布袋莲、凤眼蓝,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01年,因能解决饲养生猪饲料不足问题而被引入中国。除此之外,水浮莲还有很多用处。2006年就有媒体报道,在广东廉江有一家制品厂,用晒干的水浮莲作为制品原料,生产出的草席、藤箱等精美制品畅销珠三角、广西,甚至出口到美国;在上海,也有专门利用水浮莲来制作沙发、餐桌等产品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水葫芦被认为是吸污能力最强的水草之一,具有净化水质、治理污染的作用。
专家介绍,在适宜的条件下,1公顷水浮莲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浮莲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中国水利报》曾经报道过,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昆明滇池种下1000亩紫根水浮莲,短短4个月,效果就十分明显,示范点核心治理区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可见,如果各地都能找到这样一条可资利用的途径,水浮莲不仅不是人类的“敌人”,还是非常好的“朋友”。或许这正是倒逼有关方面的治理理念转变之机。相关部门应当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不再简单地将治理思路停留在清理水浮莲上,而应在向外地取经的同时加强研究,找出一条适合本地的变废为宝的路子,让水浮莲不再是被“歼灭”的对象。否则,在水污染防治短时间内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水浮莲的年年泛滥只会让政府年年头痛。
(河南省内乡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