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不能走过场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秦风明 字号:【

  近日,笔者与一名某大专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负责人详聊,发现他们的“三下乡”活动内容只是在某山区乡镇待了3天,走访了一下敬老院,与农村“留守儿童”聊聊天,并没有开展多少真正扎实有效的活动。

  不少群众对走过场的“三下乡”活动颇有微词:一些“三下乡”服务队成员虽下了乡,但却没有真正走进农村、深入基层。他们召集农村孩子开个座谈会,美其名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热热闹闹不到半天,就散了,并没有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大街上摆个摊子、挂个横幅说是“义诊”,搞个仪式,量量血压就匆匆收摊;一些大学生指导农民提高种植、栽培技术,也只是在果园里转转,“受帮助”的农民还得停下手中的活儿,甚至搬个大西瓜来热情接待。不少“三下乡”活动,请媒体拍照、报道,在群众眼中成了“媒体秀”。

  一年一度的暑期,正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大好时机。“三下乡”社会实践初衷是美好的,但为什么会变成形式主义?仔细分析,其中学生、学校和社会都有原因。首先,有的学校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一个社会实践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至于实践开展如何,学校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严格的考核。实践结束后,只要学生交上盖有活动机构印章的实践报告就万事大吉。其次,一些学生自身也没有重视,对社会实践活动不认真对待,举着“三下乡”的旗帜走马观花,很少真正感受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现状和农民打成一片。第三,由于资金缺乏、渠道不畅等原因,社会机构配合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除了盖章、出具鉴定之外,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帮助很少。许多大学生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知道去哪里,不知从哪里下手,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这样的社会实践,其收获自然可想而知。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扶持。因此,要想让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取得实效,从社会到学校到学生都应该精心策划,认真实施,加强指导和监督。这样,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才不会沦为走过场。

  (山西省壶关县)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