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第一书记发挥更大作用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李守波 字号:【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央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各地都选派精兵强将,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派驻贫困村进行聚力攻坚。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人,如何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好最大作用,取得最佳实效,笔者结合从事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谈一下个人的粗浅看法。

  第一书记必须要有“中心”意识

  中心就是目标,就是靶向。只有中心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当前,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贫困村经济不断增长。确立中心,聚焦中心,必须要把握各级精神,做好学、访、研等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吃透政策精神。深入学习各级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研究精神要义,深度把握核心内容,围绕年度脱贫目标,帮助群众用足用好这些政策,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引。笔者2012年4月曾被组织派驻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北陈家沟任第一书记,当时就将贫困群众脱贫、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加强作为中心任务,树立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决心,经过两年努力,广泛运用政策机制,将该村从后进村“攻坚”成为先进村。

  二是深入走访,吃透村情户况。要做到腿勤、嘴勤,广泛深入开展走访活动,这是摸村情、熟民情的最有效办法,不能图省事省力,代表性地走几个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要村不落户,户能见人;要学会自己走、少让他人陪,这样才能听真言、摸实情。我在驻村期间,首先向村干部了解了村的基本情况,积极“入户串巷”,深入田间地头,按照当好政策宣传员、工作联络员、扶贫指导员、信息收集员、民生服务员等“五员”要求,把第一书记驻村的目的意义向村民们进行了宣传,让他们打开心扉讲真言、说实话。通过走访沟通,群众对我这个第一书记都比较“感兴趣”,认为村里发展有希望了,纷纷向我“诉说”真情。通过面对面、心交心,听到了大量的民情民意,为厘清工作思路,探寻发展出路奠定了基础。

  三是深入研判,吃透意见建议。做到这点需要及时对走访情况进行梳理研判,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论证思考,结合村里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地形地貌等因素,掌握贫困村发展现状,贫困户分布、项目需求清单,认真分析脱贫制约瓶颈,科学拟定脱贫计划。重要的是要及时撰写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和体会感受,全面总结贫困村的发展现状、致贫原因、着力重点和对策建议。同时,积极学习各级驻村干部和挂职第一书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不断拓展带领村“两委”班子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思路。

  第一书记必须要有“规划”意识

  规划,就是工作思路,就是发展出路。第一书记发挥好驻村帮扶作用,必须要有一套精准、科学、实效的工作方案。在两年的第一书记生涯中,我正是按照规划设计,一步步让北陈家沟村走出了“低谷”,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经济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跨越。在具体的工作规划中,我在深入学习、走访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点二线三面”的工作思路,实行以点带线,以线扩面,以面定干。

  “一点”,即以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为重点。我们的做法是抢抓区委、区政府“突破三庄、带动西部”发展战略,实行内力、外力齐发,从根本上改变北陈家沟村“脏乱差穷”等旧貌,争取利用2~3年时间,将驻点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组织坚强、干群同心,生产发展、生活富有,管理规范、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点”,可以说是攻坚的中心,正是明确了重点所在,突破口所在,才使得今后的工作方向明,用力准。

  “两线”,即实行两条“工作线”作战。一是“党建线”,在加强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党员先进性上下功夫;二是“发展线”,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科学规划,逐步推开”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改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文章。通过“两线”作战,明确班子分工,完善制度保障,调动干部、党员以及村民代表积极性,形成了加油干、加快干,“大干快进”的生动局面。

  “三面”,即做好三大“工程面”。一是社区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二是农民增收工程,充分发挥山场资源面积大和传统板栗种植面积广等优势,实行引商上山,在产业升级换代和发展各类苗木、薄壳核桃等特色农业产业上做文章,同时发展鸡、猪、牛、羊等“绿色养殖”,打造“绿色生态养殖第一村”。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环境整治工程。实施让河“清”起来、让路“硬”起来、让灯“亮”起来、让街“美”起来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指数。

  实践证明,明确的思路、科学的规划,坚定的落实,使北陈家沟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较大的变化。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林务工等,既让土地得到了升值,又让收入得到了提升;通过建设社区中心、治河修路、环境整治,让党员和村民活动有了去处,心灵有了“归宿”,文化生活得以丰富,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第一书记必须要有“落实”意识

  规划重在落实。美好的蓝图不去落实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通过任第一书记时的工作,我的体会是要用好三个“落实”作保障,推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用“制度”落实。一方面,加强对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制度的督导落实,做到真督实查严考,让第一书记从思想上紧起来,切实用心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务党务等制度的建立完善,用制度来有效开展村“两委”工作,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驻村期间,本人扎实推进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定期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健全完善“村规公约”,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用“关系”落实。第一书记大都来自机关,有着较强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人脉资源”。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关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通过开展送物资、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活动,让群众得实惠、受益处;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活动,诚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驻村期间,本人通过各种关系为村里争取资金物资合人民币120多万元,树起第一书记亲民爱民的党员和干部形象,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用“真情”落实。在落实任务,开展工作时难免会有群众不理解,甚至触及少数人利益。进而部分人无视甚至阻止“规划”方案的实施推进。此时,切忌用行政命令的手段,甚至强制措施。只有第一书记用好“亲力亲为”“三顾茅庐”“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忍辱负重”等“软手段”,才会“情化寒冰”,情动人心,才会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完成扶贫任务,实现脱贫目标。

  (作者系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