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校纳贤少一些“条条框框”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网记者 蒋钊 字号:【

  近日,《中国青年报》上刊发了《城市老教师应聘乡校为何难》一文,讨论了当前一些有意愿投身乡村教育的城市老教师,在应聘乡村学校时却遭遇“硬杠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年龄45岁以下。一边是乡村教师“招不来”、来了“留不住”,另一边是城里教师想去却“去不了”。

  乡村学校渴求人才的心情可以理解,甚至不惜拿出“年薪15万元~30万元、事业编制、家属随调或安排工作”的优厚待遇,但优厚的待遇下又是严苛的招聘条件,这便将一部分有意愿、有能力返乡任教的优秀教师拒之门外了。当前的教师考核、先进评选总难免有不完善之处,将乡村学校需要的人才界定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条条框框”内,与城市学校争人才,就如同以卵击石,吃“闭门羹”也就在所难免。而在城市学校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卸下家庭负担、怀有乡村教育情怀的老教师,对于他们不妨免去“条条框框”,给他们一个新的舞台。

  近年来,很多优化乡村教育的政策、措施都将着力点放在给乡村教育输送新鲜血液。“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在一些院校开展起来,目的是通过定向培养和就业的方式,引导大学毕业生向乡村学校流动。笔者认为,这恰恰需要与吸引城市老教师回乡任教的措施相配合,从而让乡村教师队伍年龄层次更丰富、优势互补,形成更加稳定、完整的乡村教师队伍。

  关注乡村教育的公益活动也日益丰富。大学生短期支教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一在各大院校开展火热,20天~30天的短期支教可以让留守在乡村的孩子们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假期;腾讯、淘宝等开展了“互联网+乡村教育”,众筹“乡村校园公益书屋”、开设“远程直播课进乡村”、评选“最美乡村教师”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层出不穷,都给乡村教育带来了有益补充。但从长远来看,短期性、公益性的活动只能达到丰富乡村教育的效果,在提高乡村教育中扮演“配角”。

  综合来看,有意愿向乡村学校流动的城市老教师却可能成为未来乡村教育稳定、优质的师资来源,这不仅需要教育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以更多的保障措施来打消这部分城市教师对于退休待遇的顾虑,同时,改变乡村学校招贤纳士不切实际的“门槛”,何必将像文中所说有乡村教育情怀的老师拒之门外,把舞台真正提供给想干事的、能干事的和干成事的人。

  随着科技进步,中国农业在向现代化、绿色化转型,中国产业在向高附加值、高精尖方向升级,未来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流水线工人、职业农民都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能力,这就更需要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中需要结合实际多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一样为乡村学校也打开一条通道,加强城乡互动和资源共享。不再是单纯在“留住谁”“拒绝谁”上用力,而是充分调动城市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教育突围之路。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