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 助力产业扶贫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王小兵 字号:【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扶贫开发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约占总贫困人口的54%。同时,信息化日益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网络信息技术对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因此,要积极顺应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趋势,牢牢抓住信息化这一难得历史机遇,牵住农业农村电子商务这一“牛鼻子”,推动电子商务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农村延伸、渗透和融合,促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提供新动能。

  信息化为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也是对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深刻变革。在工业社会,人口、资源向城市集聚,以“集中”和“层级管理”为主要社会运行特征。而信息社会则在经历“去中心化”过程,呈现出“分散”与“合作”的社会运行特征。通过互联网,可以培育和壮大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产、精准营销,进而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富有信息化元素、顺应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现代化

  道路。

  信息化就其本质而言,最终是要实现资源和财富按需分配。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大力发展分享经济,目标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零边际成本社会,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这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农业永续经营的必然要求。

  电子商务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突破口,必将为农村脱贫致富提供新动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脱贫攻坚冲刺阶段,2016年又有1240万人口脱贫,现在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在未来不到4年时间,每年还要让1000万以上人口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目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教育文化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缺乏支柱产业或产业规模小,流通成本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困难或难以卖出好价钱。利用电子商务,发挥互联网连接人和商业环节的功能,可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帮助农村贫困地区从供给侧入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来助推脱贫攻坚。在这方面,甘肃陇南、重庆秀山、浙江遂昌、陕西武功等地都创造了许多经验。

  目前,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已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形成了东、中、西部竞相发展的局面。电商企业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把握了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和规律,有效避免了照搬城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式。通过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而且可以形成生产、消费等方面的行为数据,以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组织化、引领品牌化。同时,还可以深度挖掘农村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民真正分享到信息化发展成果。

  电子商务应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为贫困地区弯道超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应当看到,电子商务不是信息化的全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要以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为切入点,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形成融合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是3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是53.2%,世界平均水平是50.1%,城乡之间差距很大,农村与世界平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就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来说,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宽带、光纤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做好包装设计、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品牌营销等配套服务,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强化电商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诚信和监测统计体系建设。

  目前,农业物联网的推广主要面临规模化应用问题,可以探索和借鉴租赁模式,尽快中试、熟化和推广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产品、模式和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农业农村大数据的核心是建立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从“小”数据做起,采取单品种突破的路径,构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数据体系,建立关联运算模型,实现预测核心功能,以应用成效检验大数据建设成果。

  近年来,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决策部署,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农业部门主要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进到村落到户。通过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建立益农信息社,帮助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统筹推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改善农业供给体系和生产经营方式。同时,通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查询信息、网络营销、获取服务、便捷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搭上互联网快车,发家致富。截至2017年5月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68154个,累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1090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1.8亿人次,涉及金额43.4亿元;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27.9亿元。

  总之,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流通方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让农产品飞出乡村的现实途径,对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助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