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之都逢盛会,养生天堂迎嘉宾。
6月24-25日,中国农业公园与休闲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农业公园建设与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留住美丽乡愁
奏响田园牧歌
拥抱青山绿水、守望蓝天白云、呼吸清新空气、聆听鸟唱蛙鸣……素有蜀道亚高原、川北“小西藏”之称的曾家山,如今是活力绽放的养生天堂。漫步在平溪现代农业园、曾家镇步行街、山峰村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川洞庵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地,风光绮丽、规划有致,田园生活、惬意舒适,切实感受到康养曾家山农业公园的独特魅力。
“曾家山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既是保护生态、传承历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资源开发、加速奔小康的主要路径。”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说。
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报告(2016)》指出,中国农业公园是在农业园区、科技园区、观光园区的基础之上,融合农业产业发展、农耕文化与传统民俗、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休闲旅游发展新业态。创建10多年来,中国农业公园以凸显“乡土、乡情、乡愁、乡韵”内涵为特色,成为集美学化的农业景观、生态化的农时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农事组织、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村社区,是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田园综合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就是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中国农业公园创建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壮大发展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的有效途径。
国家农业公园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的一种现代观光农业经营方式;是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的理想模式,可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是值得大力支持的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
中农办原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说,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农特产业、历史文化等优势资源,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生态自然、历史文化等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风味食品、纯天然产品,全面打造绿色产品、特色美食家园,探索出了贫困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好路子,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就地就业,脱贫奔康,值得推广学习。
与一般的农业生产不同,农业公园的生产是在一个高标准的公园中进行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出售公园的产品或产品经营权来获取收益。“过去,我们只有单纯的生产性收入,现在,整个乡村就是大菜园、大花园、大乐园、大公园,我们根据城里人的消费需求来定制农业生产,收入包括生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收入大幅增加。”一位农业公园的负责人总结说。
“农业公园的发展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它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广阔田野、绿色村庄。遵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农业生产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成为产业融合的大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新载体。农业公园的创建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传统农村形态的提升和再造。”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指出。
10万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50公里绿色蔬菜产业示范长廊,如今成了曾家山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高山露地蔬菜带动核心区农民增收12000元以上,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蔡邦银说。
不仅如此,生活在海南琼海龙寿洋农业公园的农民们原来只种传统水稻和瓜菜,一亩地年收入微薄。成立公园后,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当地农民根据游客需求种兰花和荷花,游客赏花后,还可买莲藕。种地之余,农民还可到农家乐当服务员,入股农村合作社当股东。
一批风景优美、产业发达、人文浓郁、各具特色的农业公园在全国陆续建成,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农业公园的创建,可以说,给出新农村建设一个综合解决方案。”王太说。
以特结合 串联成珠
在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举办的向日葵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既可徜徉在向日葵花海中,也可观赏动物表演和热情洋溢的民俗风情展演;海南琼海龙寿洋国家公园有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儿童游乐园,孩子们可以搭土灶焖地瓜,或是烧瓦片爆稻米,成为城市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理想课堂;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构建了“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相互协调和有机组合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园区内水流潺潺,诗情画意……
“我们打造农业公园一定要与当地的特色资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卢凤君向与会的嘉宾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在卢凤君看来,农业公园仅仅是一个平台,要想把它建设好,需要的是相邻乡镇之间相互联通,联接起它们各自的不同区域优势,“以广元曾家山为例,就应该把山上山下不同乡村之间的特色优势联接起来,打造出以康养为特色的区域品牌。中国农业公园是一个平台,公园的建设需要乡村乡镇间联通,借助不同乡村乡镇的优势,进而创造和融合,即‘联而借、借而创、创而融、融而升’。”
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产业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发展存在孤岛现象,无法联动起来,由此各个乡村要借助自身特色禀赋把自己打造成“珠子”,由线来串起来,进而提升“珠子”的价值。因此,中国农业公园要打造自己的标识,与周围区域联动,融入农业与乡村三生空间,创造具有中国农业公园特色的品牌区域。
“建设农业公园最怕的就是千村一面”,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龙表示。他认为,目前在我国农业公园建设中,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感觉走到哪里都差不多。“这样的情况,难免会导致游客懵懵懂懂地出家门,误打误撞地走进来,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要与当地的特色资源相结合,实现差异化竞争,”詹慧龙说,作为休闲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农业公园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更好地实现商品化的发展。
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华也认为,休闲农业的发展一定要体现当地的个性和特色。“比如,与其他地方相比,朝天有很多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可以尝试以这些产品为基础,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景区。”涂建华说。
未来5-8年
建成100个农业公园
国家农业公园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升级版,是实现“旅游+农业”的一种创新模式。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讲,建立国家农业公园很有必要。国家农业公园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游览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村庄、社区和乡村旅游景区,是城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产物。
论坛上,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乔惠民宣读《中国农业公园曾家山共识》。他指出,通过对农业公园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创建规范、产业创新、旅游导向、业态模式、品牌塑造、市场接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了做新、做特、做美、做绿、做富、做强、做响“七点共识”。
目前国家农业公园在中国刚刚起步,宋洪远建议,中国农业公园创建理念和内容要不断创新、深化和聚焦,要突出农业产业公园的特点;在中国农业公园创建中,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运营模式;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围绕大、强、特、优发展农业产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涂建华提出,打造农业公园要以产业基地为基础,以创意农业为手段,以农耕文化为灵魂。要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反映地域文化,避免同质化,打造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农业景区。按照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理念,将历史、文化、科技元素融入农业景区的规划设计和产品设计,创造、创新别具特色、彰显个性的农业景区。要以农耕文化为灵魂,植入中华文明、农耕文化的精髓,突出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生态自然。
根据农业部相关标准制定的《中国农业公园创建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境优化等十一大评价指数,其中乡村风景美丽要求有田园、地貌、水系和社区美景;生态环境要求社区、产业区、旅游服务提供区都要优化。
据了解,为建设美丽、低碳、环保的新农村,根据农业部制定的相关标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拟计划用5至8年的时间,打造出100个“中国农业公园”。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