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好”新村 带动脱贫攻坚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四川省通江县委书记 孙辉 字号:【

  四川省通江县坚持把“四好村”作为幸福美丽新村的更高形态,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为基础、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村民素养为抓手、以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方向,有力带动和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更坚实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四好村”21个、市级“四好村”34个、县级“四好村”107个。

  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新村

  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为发展方向,突出巴山农耕文化、地域风貌元素,依托巴山新居建设、田园生活体验、山水旅游观光、历史文化采风等“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集中打造一批体现秦巴韵味、具有通江特色的“四好村”。

  坚持规划引领。修订完善《县域新村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做到全县有总规、镇村有详规、农户有设计,使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推进、标准鲜明。统筹各类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对可以修缮加固的危旧房进行除险排危、改建提升,对农村D级危房按村配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拆旧建新,对兴隆乡紫荆村等9个传统村落实施保护性修缮,对设施配套艰难区、地质灾害频发区、重点工程建设区的农户住户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突出群众主体。把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放在首位,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作用和责任,坚持新村类型群众选定、村庄布局群众商定、建设方式群众议定、价格核算群众审定、管理办法群众决定,组建业主委员会实施统规代建或统规联建,选举村民代表参与规划选址、工程预算、队伍选定、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工程决算等全过程。文胜乡中坪村、诺水河柳林村等5个中心村、72个聚居点逐步建成,通过改、租、调、购等方式完成廉租房建设427套。

  注重环境打造。坚持生态优先,突出农家院落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五改三建”。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有序推进农村环卫设施建设,设置公益岗位负责环境清扫保洁、管护公用设施。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力争农药“零使用”。全面落实“河长制”,集中开展清河清渠清沟行动,有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打造农村“山清水秀好风光”。

  拓展增收渠道,建设富裕新村

  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核心,围绕“产业强、群众富”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当家产业,切实推动美丽新村向富裕新村迈进。

  发展“五园”经济增加短期收益。按照“‘四好村’创建+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的大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庭园改土、房前屋后去杂去灌,依托农家院落,以通江银耳、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和青花椒、魔芋等绿色蔬菜为主打造小菜园,以葡萄、猕猴桃、梨子、枇杷等鲜果和核桃、银杏等干果为主打造小果园,以枳壳、玄参、茯苓、天麻、大黄等道地中药材为主打造小药园,以巴山土猪、空山黄牛、山地梅花鸡、生态养鱼等为主打造小养殖园,以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生活用品和竹编、刺绣等手工艺品为主打造小加工园,鼓励有条件的发展观光采摘、文化体验、餐饮农家乐等服务经济。截至目前已发展“五园”经济体10800个,建成当年即可带动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做强现代农业提升增收效益。立足资源优势,成立专项推进小组,全产业链研究、全产业链推进重点特色产业。出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积极引进、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做大基地、做优园区,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优势,对地域相连、品种相同、形式相近的品牌进行资源整合,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动能。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农地、农房、林木、人力、农村闲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全县清查集体经济资金436万元、资产30.8亿元、资源101.5万亩,以股份形式与财政支农资金等投入到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等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