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我从国家林业局计财司被选派到贵州省独山县紫林山村挂任第一书记。紫林山村是由原有的4个村合并而成的新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基础设施缺乏等原因,紫林山村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挂任以来,我通过念好第一书记的“三字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动紫林山村快速发展。
用“三种角色态度”赢得信任支持。在开展群众工作时,我始终以“只要涉及村民的事就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为原则,倾听诉求、解决困难、带领发展,用细心和认真换取了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自家人”。在带领村干部开展工作时,为村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平台,在实践中逐步转变思想、提升能力、规范行为,我用耐心和包容赢得了村干部的支持,成为村干部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在落实上级政府工作要求时,不仅积极主动对接,而且还根据村里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措施,确保了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合理推进,用谦虚和智慧赢得了各级部门的认可,成为上级部门的“支持人”和“推动人”。
用“三种效应理念”带动脱贫发展。在党建中发挥“鲶鱼效应”。为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转变发展思路、提升服务能力,我用“三个坚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以“学”引领,除了考察观摩、名师授课,还把农田、庭院、工程现场都变成学习讨论的课堂,逐步引领他们寻找差距、引导思路、完善想法,转变他们思想意识觉悟;坚持以“做”检验,带领他们衔接工作、调研市场、洽谈业务,提升他们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绩”考核,制定了村干部考核和管理办法,坚持以实际成效作为干部能上能下标准;多渠道引进高学历、多阅历的年轻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逐步替换能力不足的村干部。
在发展中发挥“聚合效应”。为加快乡村发展,通过借助派出单位支撑力量,整合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帮助建设泥炭癣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借助当地政府部门保障力量,着重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借助社会爱心支点力量,及时把群众的困难和社会的爱心有效串联起来。
在民生中规避“木桶效应”。为补齐发展短板,主动对接国家、省开发银行,州、县各单位,开展通村组路、农田灌溉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完成通自然村组4公里道路硬化,其他区域通村组路正在施工,人畜饮用水水网建设正式立项启动,安装太阳能路灯48盏,修建了乡村文化服务中心等。
用“三种监督方式”确保民主透明。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我组建以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为组员的精准识贫小组,实行交叉入户审核,然后将符合要求的贫困户先后提交给村党员代表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审核,最后将贫困户名单进行全村公示上报。然后,与贫困户一起,把“他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与“我们能帮什么、怎么帮”结合起来,制定出具体帮扶措施并公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将项目的概算、内容、工期等内容公示,然后组织村民参与建设,并建立起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的监理队伍,对项目开展实时监管,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最后由上级部门验收。
通过坚持运用好党内、社会、上级三种监督方式,严格监督好村内事务,确保村中事务的民主透明,逐步赢得群众信任、树立基层党组织权威、吸引群众参与。
2016年,紫林山村村民增收超过150万元,创造各类就业岗位超过80个,一般贫困户已经由原来的200户、718人下降到现有的87户、295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9万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