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专访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曾诗淇 字号:【

  草是地球的皮肤。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是我国重要的江河源头区和水源涵养区,构成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建设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草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如何贯彻好“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发挥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记者于近日专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

  记 者:从一系列促进草原保护政策的出台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可见国家对草原的重视,请您介绍一下草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马有祥:草原生态地位十分特殊,其生态功能不可替代,是保障生态安全的主力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草原、保护草原。

  草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植被是构建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主体植被之一,保护建设草原对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草原面积约是耕地的3.2倍,林地的2.3倍,广袤的草原在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据估算草原生态系统每年大约能抵消我国全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草原是我国江河的源头和涵养区,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辽河和黑龙江等源头水源都来自草原;我国草原类型丰富,拥有1.7万多种动植物物种,是维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

  草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涉及草原生态体制的改革明显加快。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等,调动了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草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草原执法能力稳步提升。多年来草原生态体制的改革实践,为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有益探索和经验。

  草原是牧区发展的重要依托。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就是要为牧区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牧区各地大力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风沙源治理、游牧民定居等重大草原生态工程,认真落实草原保护政策,推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同时,草原生态加快好转为牧区科学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牧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二、三产业比重迅速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对支持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 者:草原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才能更好地加快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那么该如何在制度上巩固草原在生命共同体中的基础性地位?

  马有祥:要巩固草原在生命共同体中的基础性地位,关键在于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草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保护为先、预防为主、制度管控和底线思维,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安排及《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构建“权属明晰、保护有力、评价科学、利用合理、监管到位”的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草原实现休养生息、永续发展。

  健全草原产权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依法赋予广大农牧民长期稳定的草原承包经营权,实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