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催生农村土地发展红利——基于山东青州的调研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课题组 字号:【

  农村土地整治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项关键举措。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立足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以改善民生福祉、建设幸福青州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强化土地整治过程中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地位,促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土地整治转型提档的有效路径,努力催生土地综合整治新动能,逐渐探索出“量身定制”土地整治模式、废弃矿坑和低丘缓坡整治成耕地和建设用地模式、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推进村庄整治模式。这三种模式并驾齐驱,合力推进,在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国土资源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发展的红利开始惠及民生。

  提质增效,“量身定制”土地整治模式结硕果

  土地开发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落脚点,土地整治则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目标,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出发点,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青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敲开核桃”的思路,做好土地“提质增效”这篇大文章,不断破解土地使用中遇到的难题,确保了农业农村土地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土地利用实际,在了解当地群众要求和种植习惯的基础上,青州市重新编制农地整治规划、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把土地整治项目放到农业规模化经营一线,为农业基地“量身定制”土地整治,在立项选址、规划实施中有意识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探索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兴地惠民”之路,建设粮食生产区和特色农业优势区。

  粮食生产区。青州市北部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带,呈南高北低走向,土层深厚,质地适中,但地块狭小、土壤松散、毛管孔隙度低,有机质含量较少,速效养分低。青州市于2003年开始实施了第一批土地整治项目,以南张楼村为中心,设计南张楼周边的17个村的土地。项目区内原有排水系统主要以数条沟渠和55眼农用井为主,平均深度23米,原有井配套差,出水量低,仅能满足22%的耕地全生育期灌溉;输水管网破损严重,仅占完善灌排网格的32%。土地整治同时考虑到干旱、雨涝、冰雹、低温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本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原则实施整治。排涝采用“五年一遇”的一日暴雨一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的标准要求,建设斗沟41.2公里,铺设PVC输水管道111.6公里,新打农用井253眼,原有55眼重新配套,灌溉率保证达到75%以上,以小麦为例,全生育期需水量353立方米/亩,有效降雨量132.7立方米/亩,灌溉定额到200立方米/亩;新建农桥13座,过路、进地管721座,新架设输配线路75.03公里,修建田间路7.1公里。

  南张楼村项目的实施对原来高低不平、地块分散、不利于农田机械化操作的土地统一整理成长350米、宽300米的大田54块、新增耕地918亩,年新增效益1421.63万元,总动态回收期8年,整理后种植结构随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把原先的低产田整治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

  南小王村是南张楼土地整治模式的延伸和发展。这个项目区内地势平坦,平均地面坡降约为万分之四。村庄西南侧宅基地长期闲置、倒塌、空心率高,村庄75亩土地与周边大田相连,村民整治意愿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占用11.7亩建设用地,新建安置楼4栋128套,解决100户村民安置、28套作为老年房及配套设施,成为居家养老的典型。剩余63亩建设用地复垦后与大田相连,建设成高标准基本农田。

  特色农业优势区。百纳城葡萄庄园整治区位于南部岗丘区,该区域为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原始地貌种植条件差,多为砂石地,保水能力不足,地块沟沟坎坎、零散破碎,无农业种植条件。在规划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中,当地结合独特经济作物种植条件,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减土壤厚度,整治土地5436亩,农田水利输水工程完成40公里,修建构筑物73个,输配电完成10.8公里,修建砂石田间道路7.7公里,硬化田间道路17公里,使该区域土壤抗旱保墒得到明显增强,为规模化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保障。葡萄庄园整治区北邻省道博临路,西南为逄山风景区,地势东西走向,临近石河,水资源丰富,日照条件好。土壤中砾石含量较多,结构性差,养分缺乏,土地整治按照特色农业种植条件进行土壤改良和配套,通过使用高速公路建设时取土场的原有耕作层用土和地方土源进行土壤改良,整治规模2200亩,将原先分散、凌乱的地块挖高垫低整理成32个标准田块。2011年,法国专家在选址葡萄种植基地过程中,发现该区域海拔510米,日照率67%,大气透明度高,有效积温为3400摄氏度左右,并称种植条件与世界著名的法国罗纳河谷葡萄种植园、美国纳帕谷地葡萄种植园、澳大利亚布鲁萨山谷葡萄种植园的环境气候基本一致,能为葡萄生长及成熟提供充足的能量,利于葡萄皮层厚度增加,颜色加重,香气浓郁,并确定将葡萄种植园落户该区域。现葡萄种植已达1600余亩、采摘区200余亩,可年产酿造葡萄2100吨,正常年份达产后,完成销售利润率20.38%,静态投资回收期4.6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6.76%。

  转型提档,废弃矿坑和低丘缓坡整治模式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石灰石开采成为山区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村庄开采技术低、设备落后。国务院关于关停“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点工作部署后,青州市关停矿山企业595家,遗留废弃矿坑8万亩。2007年开始,青州市为整治废弃矿坑、未利用地,提供工业和三产用地,减少耕地占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开始探索整治废弃矿坑、变废为宝,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本着“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把废弃矿坑整治成耕地和建设用地。

  废弃矿坑整治成耕地。把与大田相连片区的废弃采石场、零星荒地采取局部平整方式,整理成标准梯田,整治后土地移交原行政村,增加了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以邵庄镇文登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为例,文登村工矿废弃地整理项目总面积共850亩,原为废弃采石场、零星荒地,本着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采取削高、填洼、浆砌挡土墙、表层覆土措施,整理成标准梯田,新增耕地640亩。项目内硬化道路4365米,新打机井2眼、新建变压器1座、新建管涵5座、新建输水管道813米、新挖排水沟3265米,保证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整治,该村人均耕地面积由原来的0.7亩增加到1.1亩。目前当地镇政府正协调农业种植企业将土地整体流转,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通过项目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废弃矿坑整治成建设用地。青州市成立了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关于废弃矿坑、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调整城乡建设规划功能布局,优化用地空间格局,积极打造废弃矿坑整治、低丘缓坡利用特色项目区,并获批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国家试点。一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废弃工矿中有价值、可利用的870万方剩余可利用资源划分为140个标块,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开采与治理同步进行,实现资源再利用。二是配套完善建设区间道路,投入资金2.1亿元,新建、改造主次道路16条180公里,桥涵12座;建设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峱山污水处理厂和110千伏变电站1座,实现“五通一平”,为项目入驻奠定基础。三是把废弃矿坑集中的区块整治为建设用地,整理成阶梯形大平台,形成项目聚集区,累计整治利用废弃矿坑、未利用地9085亩,等量节约优质耕地。截至目前,工业项目区落户江淮汽车、多路驰、华瑞丰机械、英科医疗、卡特彼勒山推、艾比特重工等145个工业项目,形成以江淮汽车、卡特彼勒山推为龙头,以汽车零配件、机械精加工为主产业链的工业集群,总投资290亿元,实现利税13.6亿元。文化教育园区内建成2个新型社区,占地370亩,容纳3100户,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花卉学院、青州市委党校等5所院校也落户该区域,容纳在校生3.7万人。

  普惠民生,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推进村庄整治模式赢民心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为摸清农村闲散建设用地和空闲基地情况,青州市国土部门深入农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据初步统计,因基础设施配套差、居住生活不便、村民进城打工、地质灾害避险等原因,空闲的农村宅基地达到4万多户,占全市宅基地总数的四分之一,闲置面积达到25000余亩。

  西茂峪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村庄建设用地310亩,耕地面积1362亩,其中基本农田1137亩,人均耕地0.7亩。“老村”占地140亩,占建设用地总数的45%,共198户,实际居住不足40户,闲置、废弃房屋占总数的80%。原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建设混乱,布局不合理,造成村内多处宅基地闲置,形成“空心村”,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群众整治意愿高。当地镇政府借助当地三面环山,植被茂密,自然生态基础条件良好的优势资源,将该山地规划为生态旅游观光走廊,发展旅游采摘业。同时,还组织制定了《西茂峪村土地整治实施规划》,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生态农业建设实施,依山势建成7层梯田,修建水泥硬化道路1218米,修建蓄水池1个,灌溉用干渠1500米,栽植绿化树木1530棵,项目复垦完成后增加耕地139亩,人均耕地面积由0.7亩增加到0.9亩,增长了28%。

  峱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实施宅基地有偿退出时拆迁整合了6个村,建设1处新型社区安置,挖潜存量土地2500亩,调整村与村之间夹杂的基本农田500亩,打造了3000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存量建设用地占83%。普通安置面积500亩,每户安置面积109平方米。富贵养生苑项目拆迁整合涉及5个村,实施面积350亩,集中安置面积220亩,平均每户安置面积110平方米。

  项目实施后,建设了农家乐、水果采摘和有机蔬菜等基地,实现了村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发展规划“三规合一”,原来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传统的农业生活模式升级为新型生态生活模式。土地复垦后,增加了集体农业产业用地,通过建设生态旅游观光走廊,有机农业采摘园,使村集体实现创收,村民实现就业,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将节余的周转指标除一部分用于农村长远发展外,剩余部分调剂到城镇使用,产生的效益返还镇政府,进一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民脱贫,形成了城镇建设资金反哺贫困农村发展新机制。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它综合了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工作,将多年的土地开发管理和复垦工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