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的乡村实践——安徽潜山黄铺村抓党建促发展情况调查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安徽省委组织部调研组 字号:【

  黄铺村是安徽省潜山县的一个丘陵村,位于天柱山南麓,总面积21.5平方公里,距离县城11公里。原先,这是一个党组织涣散、负债累累的“问题村”。近年来,该村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集体经济为重点、以美丽乡村为抓手,铺就了一条“抓党建、促发展、创和谐、奔小康”的致富路。

  曾经一穷二白的“山沟沟”,如何变成一个经济富足、乡风和谐的“明星村”?带着问题和思考,我们进行了蹲点调研。

  黄铺村的四大“蝶变”

  2005年,黄铺村由分属3个乡镇的3个村撤并而成,辖64个村民组,共1812户、7238人;村党委下设4个支部、15个党小组,共212名党员。调研所到之处,坡谷葱郁、河塘清澈,白墙灰瓦院落整齐,硬化道路通组到户,村民富足和谐安逸,干部群众同心同向,无不展现出黄铺村的华丽“蝶变”。

  “负债村”变成了“富裕村”。合村之初,仅账面负债就多达149万元,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经过12年奋斗,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村集体固定资产2300万元、经营性资产11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280万元,成为潜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前些年,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如今,花园果林遍山野、家家户户住“别墅”。全村已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覆盖了1/3的自然村落,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获评“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最美乡村·黄铺慢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已成气候,中国美丽宜居村庄正在申报。

  “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黄铺是个泥巴岗,泥土板结禾不长,三天无雨苗发黄,好女不嫁黄铺郎”,这首民谣是旧黄铺村的形象写照。黄铺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农田耕种条件差,抛荒现象严重;林地大多是石子山,自然分布的都是稀稀矮矮的小老松。现在的黄铺,小老松换成了花果树,泥巴岗打造成了经济林,绿色产业向全村各个角落延伸。

  “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刚并村时,黄铺流传着“田难兴、地懒问,不行出去混一混”的顺口溜,村里老百姓普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各扫门前雪,各过各的小日子,有的村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甚至有人沉迷于打麻将、推牌九,缺少脱贫致富的精神头。现如今,爱村护村建村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向能人看齐,家家思富致富谋新路,向“五好”家庭看齐,家家崇尚美德树新风,老百姓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党建与发展相融共进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黄铺村的“蝶变”之路,根本在于抓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选准党组织“当家人”这一关键之举,带领党员严格落实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引导群众创新发展“村社一体+村企共建”集体经济,促使党建成为生产力背后强有力的推手,走出一条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党建与发展相融共进的道路。这种党建引领发展的“黄铺模式”,是“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在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为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树立了前进标杆。

  选对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凝聚起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选好党支部书记,没有一个好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黄铺村合并之初人心散、债务多、矛盾大,党员群众对干部缺乏信任、对发展没有信心。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老书记李向东主动让贤,在换届选举中推荐原村委会主任王绍南担任“当家人”,自己担任副书记、甘当配角。上任后,王绍南坚持以身作则、引领示范,建立健全村干部考勤考核等制度,通过党员承诺践诺、先锋指数考评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难事干部带头、大事党员示范、好事群众优先,迅速把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身边,激发了全体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村党委副书记王景申说:“在改造低产林时,绍南书记带领我们早上5点上山、夜里12点回家,没日没夜地干,那段日子的苦和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辈子都忘不掉。”

  坚持真落实、用活传家宝,焕发出“三会一课”等制度的“新活力”。“三会一课”等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支点,是基层党组织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的“传家宝”。黄铺村党委十二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地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紧密结合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村党委坚持人人上讲台、个个讲党课,用的都是本村干部、党员的正反事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严肃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邀请敢讲真话、利益相关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现场点评,干部、党员再围绕点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真正“红脸出汗”。创新民主议事方式,将“四议两公开”拓展为“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增加了党员议事会初议、实施过程公开和理事会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践行新理念、一心谋发展,开辟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兜里有钱好办事,没有好的集体经济,其他事情往往难以开展。并村之后,村“两委”将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发展策略,实现了起步、发展、壮大的“三级跳”。2006年,面对巨额债务,村“两委”不等不靠,抢抓3个千亩林业基地落户黄铺的机会,村干部自己当工人,上山“清表扫障”,苦干3个月,为村集体创收70万元,掘得“第一桶金”。随后,村里通过承接土方工程、建设安置房等,还清了欠债。2008年,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启动,村“两委”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契机,主动向乡镇请缨,建成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引进20多家企业,每年增加租金收入30余万元。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村党委提出了“规划引领、村社一体、村企共建”的发展思路,编制了“双环并举”的发展规划,内环打造景点式新型农村社区,外环分片建设产业示范区,发展特色农林产业。成立锦绣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锦绣家园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将农户土地和林地流转到合作社,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等稳定可持续产业。目前,全村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瓜蒌、油茶基地3100亩,水稻、油菜基地1.15万亩,建成桑葚、蓝莓等一批农特产业基地。

  突出正党风、引领塑民风,培育了美丽乡村文明和谐的“新风尚”。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村“两委”一班人意识到,没有精神之堤,难守物质之财、乡村之美。村党委始终把引领新风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抓党风、带社风、淳民风。推行干部“负面言行清单”,与个人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等挂钩,让干部“不说过头话、不做出格事”。推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对党员支持重大项目、参与脱贫攻坚、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实行加分,对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组织分配任务等实行扣分,每季度公开党员得分情况,晒给群众看。如:红星组党员徐小旺私自在水库坝脚开荒种地,支部书记郝财奎在党小组会议点名批评后,他立即改正,主动恢复原貌,消除了水库隐患。村里在认真挖掘、梳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五好家庭”评比、乡贤评选、制定村规民约等,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文明和谐新风尚。

  如何让“黄铺模式”百花齐放?

  当前,对于仍处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皖西南农村而言,黄铺探索突围、化蛹成蝶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打造一枝独秀的“盆景”,更重要的是如何形成百花齐放的“风景”,起到激活一点、带动一片的作用。这带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坚持标准,让好书记“当家带路”。黄铺村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最关键就在于选对一个好书记——王绍南同志,他身上体现了优秀村党组织带头人的一些特质,用群众的话就是“心眼好、脑子活、胆子大、手脚勤、能吃亏”。“心眼好”就是品行端正、办事公道,这是政治品质;“脑子活”就是思路清晰、善抓机遇,这是发展能力;“胆子大”就是敢闯敢试、敢作敢为,这是责任担当;“手脚勤”就是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这是务实作风;“能吃亏”就是不计名利、甘于奉献,这是为民情怀。当然,好书记的标准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总结提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贯彻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部署,对照好书记要求,突出政治标准,真正把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人选拔出来、培养起来、使用上来,做到选好一名书记、配强一套班子、带好一支队伍、造福一方百姓。

  强化指导,让好制度“落地生根”。黄铺村抓党建的最大特点,就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通过严肃组织生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从根本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怎样才能保障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到位?在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基层党组织、党员严守纪律外,我们还要从制度上进行创新,形成常抓实抓的机制。比如,推广黄铺村做法,组织利益相关的党员、村民代表参加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同时,建立上级党组织派员参加或列席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实行“三会一课”全程纪实评价,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深化改革,让好政策“衔接配套”。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和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在黄铺调研中发现,还有一些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农村“三变”改革怎么推进,目前省级层面还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指导政策,基层探索的难度较大;再比如,黄铺村发展经济组织采用了“村社一体”的模式,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分别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目前来看这种模式是成功的,但随着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他们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改进完善?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没有建立起与村干部待遇挂钩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诸如此类问题还需要大力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制制度保障。

  大抓基层,让好资源“倾斜下沉”。黄铺村的发展,既是自身努力的成果,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方方面面力量长期关心支持的结果。要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大抓基层的导向,各级各部门要更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推动精力向基层集中,政策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整合,人才向基层流动。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既要压担子、提要求,更要给指导、强保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给予人文关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宣传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优秀基层干部,防止基层干部被整体“污名化”的问题发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