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垣山区 别样的过年风俗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付姓 字号:【

今年是记者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中国的传统惯例应回婆婆家过年。腊月二十七我与爱人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婆婆家位于山西运城北垣山区的一个村庄,属于丘陵地带,海拔将近700米,距离县城20公里。虽然经济上不算太富裕,但是在家过年的这十几天内,记者跟随着家人走亲访友,感受到这里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依然保存得比较完整,体验了一番别样的过年风俗。

“北垣馍”:舌尖上的文化

除夕夜晚饭后记者跟随爱人到邻居家串门,这时一家人正边聊天边吃饭。落座后不久,就听见邻居家的儿媳在播放微信语音:“今天的饭好像不太丰盛,也没来点红酒呢。”原来这是儿媳的爸爸看到女儿发的晚饭照片回复的语音。据这家的儿媳说,她是江苏东台人,也是第一次来这边过年,以往在自己家过年年夜饭必是海鲜盛宴,还有各式各样的汤,今年的年夜饭却是简单的四个菜,也没有汤,感觉好不适应。其实记者也有同感,晚饭我们比她们家还简单,只吃了一碗西红柿豆腐丝面条,看到朋友发来的丰盛的年夜饭照片,心里不免有些小失落。这时旁边的爱人对这家儿媳解释说,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风俗,年夜饭基本上和平时吃的差不多,不讲究,你就等着明天中午吃大餐吧。记者这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果不其然,大年初一早上吃过水饺后,婆婆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各种食材。由于其他家人过年还要值班,初一在家的就三个人,我们就劝婆婆少做几样菜吧,她说过年要讲究,不能坏了规矩。最后我们一起帮她做饭,共10样菜,包括各式凉菜和热菜。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当属凉拌莲菜、红枣糯米饭、油炸红薯块,主食是当地有名的北垣馍,雪白的馒头上还点缀有鲜艳的桃红点。据婆婆介绍说,重要节日馒头上才会有这桃红点,现在因为北垣馍筋道味美,甜中带香,已经成为金贵的礼品了,北垣花馍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话时,婆婆递给记者一个很大的馒头,“这是元宝馒头,咸味的,吃了里面的‘元宝’,就能保佑你们在外面多挣钱。”其实馒头里的“元宝”是把面粉做成小块的元宝状,藏在整个馒头里面,美好的寓意让人很开心。

烤“百灵火”祈求日子越过越红火

腊月二十九爱人说要带记者去村庄外的沟壑处砍一些柏树枝,这又是为什么呢?记者的老家也从来没有这种习俗。爱人解释说,这是为大年初一烤“百灵火”做准备。到达目的地后,记者看到沿着几百米深的黄土沟壑边上长出了很多柏树,有一些树上还能明显看到被人砍过的痕迹。砍完一些柏树枝后,在回去的路上我们还碰到爱人的同学同样也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大年初一早上5点多,放完鞭炮后,爱人将事前准备好的谷(小米)秆、芝麻秆和柏树枝竖放,堆成将近一米高,从上往下点燃,柏树枝滋啦滋啦响,燃起熊熊火焰。婆婆说,咱们这过年都烤“百灵火”,火烧得越旺,寓意日子会过得越好,烧芝麻秆则代表着生活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县城的年集上有很多卖芝麻秆的。

等火渐渐熄了后,爱人还在火里烤了一个馒头,据说吃了这个馒头可以治牙痛,保佑一年内不生牙病。每一种风俗习惯都有这么一种美好的寓意,因此当地人都很好地沿袭了祖辈传下来的做法。大年初一早上,记者走上街头,看到各家各户门前都有一堆烤“百灵火”剩下的灰烬,有的人家门把手上还挂了两个系有红绳的柏树枝,据说也是为了辟邪用的。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记者跟随婆婆到了爱人的舅舅家。记者发现,虽然亲戚家招待我们的饭菜各不相同,但总离不开这几样——切成片状的北垣馍、麻花、酸汤挂面、糯米红枣饭。婆婆说,酸汤挂面是只有过年时家里招待贵客时才做的,大年初四初五我们在家招待客人时,也要这么做。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最讲究礼节的,每天由原先的一日三餐改为了一日两餐,家里的水也不能向门外倒,因为水寓意着财,倒水等于倒财,为寓意家里新的一年内财运更好,传统习俗讲究把财神爷画像贴在水缸的上面。鞭炮燃烧和烤“百灵火”留下的灰烬也只能过完大年初五才能清理干净,如果很早就打扫干净,那么家里的好运气也就随之被扫掉了。

民俗活动乐不停

别看婆婆家的村庄距离县城较远,但在这里民俗娱乐活动却不少,敲大鼓、唱大戏、烟花表演轮番上场,一时间村庄很是热闹。

大年初一的上午,记者在村中心的古槐广场看到三个大鼓摆成直线,每个鼓的两边都配有两个鼓手,广场周围站满前来观看表演的乡亲,鼓手们都很卖力,旁边拿着大镲、小镲的7个人也在有节奏地配合大鼓敲打,一个老人不停地举着五彩的公鸡头像和红色小旗,鼓声震耳欲聋,表演结束时人们纷纷鼓掌叫好。记者采访了一位刚打完鼓的中年男子,他说“好久不打了,不到10分钟的表演,好累呀,不过今天敲上一次大鼓很是高兴。”就这样,大鼓又被摆成三角形,继续表演,后来又被鼓架摆成半立状,个人独自表演,县城来的电视台记者也在不停地切换远近镜头录像。

记者的爱人小时候也跟本村师傅专门学过打鼓,当天也尝试了一下,他说打完以后整个人更精神了。据记者了解,敲大鼓是这个村每年过年的例行表演,表演者都是本村人,如今一些年轻人和妇女也开始学习这项手艺,大鼓表演的组织者很欣慰地说,现在这项文化传统也后继有人了。

除了大年初一,村委会还在初三的晚上组织了烟花表演,时间大约持续了20分钟。这是本村所有属相为鸡的人一起筹钱买的,图个本命年平安吉利。烟花表演后,人们又转移到广场对面的村委会大院。在院内的戏曲大舞台上,由县城十几位退休教师自发组成的戏班表演眉户剧,内容贴合生活,虽然当天晚上很冷,但很多人还是坚持看完了。

记者把这些特色民俗活动的视频发给了外地的亲戚朋友,他们都感叹,这里的年味真足,体现了中国人传承下来的“礼孝仁义”。记者亲身经历了一番,虽觉一些礼节略显繁琐,但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希望这里的春节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