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侠”的致富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崔建玲 字号:【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山西省襄汾县将该县长期以来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烧饼大军聚集起来,举办了一场以烧饼为主题的晋襄酥烧饼大赛。经过激烈角逐,乔拥军战胜了当地460余名民间烧饼制作高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烧饼侠”。

烧饼也叫火烧,形状为圆形或三角形,是襄汾县的传统特色面食,烧饼用鏊炉煎烤,吃起来外脆内软,尤其是趁热吃更香酥、松软。从1997年初中毕业到现在,乔拥军在外地打饼子已有20年。而在襄汾县,像乔拥军一样,每年外出打饼子的人就有15000余人。

襄汾烧饼制作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制作烧饼。上世纪90年代,襄汾县永固乡永固村的3位村民为摆脱生活困境到北京打饼子谋生,收入可观。在他们的带动和当地政府的倡导下,更多的人加入到外出打饼子的行列,烧饼大军从永固乡扩展到周边的赵康、汾城、南贾、西贾等多个乡镇。由此,一支遍布全国各地的“饼子大军”逐渐形成。

“饼子大军”里的一名老兵

1997年,16岁的乔拥军和他的发小一同到太原当学徒,学习火烧制作手艺。尽管当时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元,但乔拥军已经心满意足。“制作火烧,最关键的是发面,注意面里放适量的碱,烤火烧时火候要适中!”乔拥军说。一年之后,乔拥军已经学得这门手艺,独自到北京打饼子。几年后,他又辗转来到石家庄。当时,由于他与妻子都忙着打饼子,夫妇俩便将刚出生100天未断奶的女儿送回老家,让父母照顾。每想起这件事,乔拥军都觉得亏欠女儿。

打饼子是一件挺累的活。每天早上五点,乔拥军和妻子便开始忙碌在饼子摊位,一直到晚上9点。他负责打饼子,妻子负责卖饼子。夏天,不管多热,他们都站在高温火炉前坚持着,冬天,纵使寒风刺骨,他们也从未休息过一天。常年站在街头门店,弓着腰和背,发面、和面、烤饼子……长久下来,他们的身体也会吃不消。去年,乔拥军到医院检查,有些静脉曲张。他说:“打饼子的人,长期干下去,健康都会出现些问题,一般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有的还会出现关节问题。”

如今,乔拥军的父母已经60多岁了,他不得不考虑接下来孩子抚养和老人养老的问题。

饼子大军摇身变为致富大军

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加入饼子大军的行列呢?在襄汾县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在外地打饼子的人,都富裕起来了,一年差不多能挣20多万呢!”当地人总是这样感叹道。

乔拥军一天大概可以卖350~400个烧饼,太原的价格为一元一个。他说,除去成本,忙活一年,算下来,他们夫妻俩差不多能挣七八万元,虽然没有像谣传的收入那样高,但算下来这确实比在老家种地和打工的收入高很多。他的发小在北京打饼子,虽然房租贵了一些,但烧饼的价格却可以翻倍。

外出“打饼子”这一看似简单的谋生方式,使襄汾数万名农民走向了富裕之路。随着饼子事业的发展,部分早期外出卖烧饼的创业者已经把经营领域拓展到食品加工、超市经营、百货批发、经纪人等多个领域,经营触角从当初的北京辐射到天津、内蒙古、陕西、东北三省等地。这支“饼子大军”正逐渐成长为一支名副其实的“致富大军”、“就业大军”。据了解,在襄汾全县,烧饼行业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

饼子大军未来出路在哪里

“第一名在哪里卖饼子,我要买个尝尝,我爱吃饼子!”比赛之后,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留言。看见这些留言,乔拥军感到很欣慰。正月十七,他和妻子便要踏上去太原的列车,开始自己打饼子的征程。

“两个女儿知道你们即将去太原吗?”“知道!”“她们会不想让去吗?”“她们已经习惯了!”说这话时,乔拥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虽然烧饼给这只“饼子大军”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为了子女的学费和家里的老人,他们将子女留在老家,有的长年与子女分离,一年中,与子女只有春节期间的短暂相聚。而乔拥军每年暑假会将两个孩子接到太原,这个长长的假期,将是他们夫妇俩最快乐的时光。

家庭和工作的矛盾是饼子大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如何调整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呢?也许烧饼的品牌化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开始。据了解,20多年来,襄汾烧饼大军都源于农民自发、分散个体的烧饼生意,并未形成统一的规模。如今,襄汾县注册了晋襄酥商标,为襄汾县烧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让烧饼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对于襄汾人来说,烧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需要扩大发展的产业。就在这次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襄汾县县政府领导特意与在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进行座谈。当地领导表示,希望烧饼大军能够继续保持烧饼的传统工艺,并传承下去,希望未来襄汾烧饼能够创新发展,加工包装,真正将烧饼产业做强、做大。

襄汾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许堂介绍说,“扩展襄汾饼子大军,推动襄汾饼子走出去,就是要扶持每一个想靠打饼子过上好生活的襄汾人,用祖祖辈辈的技艺,打开创业之门、积累创业财富,梦圆小康生活。”

襄汾县的烧饼有了自己的品牌,对于乔拥军来说,这是一件喜事。也许,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烧饼品牌化发展,将吸引这支远离家乡的烧饼大军回到自己的家乡,运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在家门口将正宗的襄汾晋襄酥烧饼,直接销往全国各地。到那时,烧饼大军们的收入不仅有了保证,而且他们与子女和老人也可以团聚了。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