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精致农业探行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农村工作通讯 作者:本刊记者 李锦华 字号:【

  地狭人稠、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台湾岛,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台湾农业以大约120万的农业人口、1300万亩左右的耕地,每年创造出大约2970亿新台币的产值。台湾农业的成功秘诀是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精致农业。那么,精致农业究竟拥有何种魅力?什么样的经营模式能使种养业赚取如此可观的利润?台湾农民的职业素质究竟有多高?除了自然环境优势,台湾有机农业有何秘诀?记者通过跟随我国十佳农民代表前往台湾进行为期七天的考察走访,对台湾精致农业的精到之处一探究竟。

  记者通过走访台湾花莲县、宜兰县、苗栗县、彰化县、嘉义县等5个县市的不同农业形态,从生产环境、管理技术、营销构想、加工包装等等环节,全方位感受了台湾精致农业的精到之处,也从社团组织、新农民培育等方面窥探到一些台湾农业成功的有益因素。台湾精致农业的发展主要围绕三大主轴:分别是“全民共享的健康农业”“科技领先的卓越农业”和“安适时尚的乐活农业”。

  一探健康,有机农业提升品质与效益

  比绿色环境更重要的是根深蒂固的健康理念

  沿着台湾岛东线由北向南奔驰,左侧是白色浪花翻滚的太平洋海岸线,右侧是连绵不绝的中央山脉。花莲恰好拥有两者之间一片狭长的坡地,既有干净的空气和水,又有天然屏障阻挡迁徙性病虫害,故被称为台湾“最适合发展有机农业”的地方,是台湾的“后山”。

  廖中豪正是看中这里的环境,于十多年前承租3.68公顷土地创办仁诚有机农场,生产有机大棚果蔬。他说,“我这里方圆十多公里都没有污染。”即便如此,他仍然以近乎严苛的有机生产标准要求自己,并完整记录农事生产日志。

  考察团的十佳农民对他较为规范的有机生产操作产生浓厚兴趣,廖中豪详细介绍:24小时循环过滤的生态池提供干净的灌溉水,既除杂又增氧;短中长期作物合理搭配,为均衡的管理操作争取时间;通过LED补光、冷水洒棚降温、生态池沤化烂叶、工作鸡进棚除草等技术保障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廖中豪说:“种有机蔬菜土地面积最好不要超过4公顷,否则病虫害会非常多,难以管理。”他经营有机农业的心得是一定要精细化管理,“比照顾小孩还辛苦”。感怀于父辈的疾病而从事有机农业的廖中豪,执着于对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处理。“我打算在生态池里养鱼,这是对水质更放心的监测。”对他来说,健康才是农业的终极目标,而非产品的有机检测指标。

  辛苦的付出、精细化管理换来让人羡慕的收益。台湾普通蔬菜的售价是每台斤(600克)大约20台币,而有机菜为100台币左右。廖中豪不到60亩的有机农场年净收益大约在200多万新台币(约55万元人民币),而全国十佳农民张秀霞近两千亩的大棚蔬菜的亩均纯收益约为2000元。张秀霞说,虽然仁诚农场面积不大,大棚设施也没有我的投入多,但亩均近1万元的利润让人非常羡慕。

  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同时,收获健康的农产品与丰厚的利润,这就是精致农业的魅力。

  同在花莲的银川有机米业,自1996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为台湾最大的有机米加工企业,带动了周边130位农友,发展了300多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区。政府监察部门每个月都要从市场上随机抽检30份银川有机米进行检测,所以,对有机品质的把控是农场主赖兆铉最关心的事情。

  “我感觉最难的不是有机生产技术,而是对农友的管理。”赖兆铉将130位农友分为9个小组,选举了9位有经验、有威信的农民担任小组长,经常性地对本组农民的稻田进行巡视,以保证有机管理。据介绍,台湾市场上普通稻米的价格是每台斤30~80台币不等,而包装成精致有机米的银川稻米,大约为140台币。关于销售,赖兆铉认为,反复地陈述自己产品的质量过硬、有机检测报告中的数据好看,甚至降低价格营销,都不见得成功,而是“要把有机的精神、健康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感受、接受并融入自己做事的理念与文化”。来自陕西的全国十佳农民薛拓在参观中被有机理念所感染,他说:“台湾农业注重生态安全的理念让我很受启发。下一步我也要努力开展有机小麦种植试验示范,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让更多人吃到我们十佳农民产的有机面粉和食品。”

  为了推广有机农业发展,台湾出台了各种补贴政策。在10公顷以上成规模的有机农业核心区,有机肥、农机具及设施可享受财政的补贴,在重点补贴农场,补贴总额甚至能达到成本的80%。廖中豪可享受的来自农会的信贷额度是500万台币。台湾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可见一斑。不过,廖中豪坦言有机农业的投入较大,农业成本近十年飞快增长。“11年前一公顷土地每年租金大概为16000台币,如今却是4万~5万台币。另外,设施、有机肥以及人工都需要较大投入。”

  台大科技农企类经营硕士研修班毕业的廖中豪,不仅亲力亲为农业生产,还非常乐于分享,注重有机农业传承。他还担任青农计划的陪伴师,经常花大量的时间对年轻人进行培训。他告诉记者,“有机农业是利于永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我希望能带领更多青年人投身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不仅是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先进生产方式,更是追求健康生活、回归自然规律的终极通道。台湾通过政策鼓励、技术支持、市场推广、机构认证等办法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台湾有机农业验证面积自2006年的1708.6公顷,至2015年已达6490公顷,10年之间增加了2.8倍。其中,有机水稻的栽培面积从2006年的704公顷发展到2015年的1708.1公顷,面积增加超过1000公顷。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有机农业占比仍然很小,2015年有机栽培面积只占台湾全部农业面积的0.22%。

  二探卓越,品牌农业源自信任与核心竞争力

  比抢占市场更恒久的是提升农业价值

  台湾对卓越性的定义体现在农业产业中的科技含量。与此相应,台湾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体系。纵观近二十年的发展成果,技术密集型的设施农业在台湾实用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工厂化育苗、设施栽培、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为了加强精致农业的发展后劲,台湾相关机构明确地围绕精致农业进行新技术与优良品种的研发,推动农业产业自动化,为发展精致农业提供技术装备。

  彰化县的郑育松作为家族牧场汉宝增丰牧场的第三代继承人,从小就看到了牧场经营状况如何在猪疫病与饲料涨价等冲击下经历过山车。他记住了爷爷的一句话:“养猪是良心事业,你一定要把这事业传下去。”于是,郑育松从高中选读畜牧科到去研究所攻读生物产业科技,一直在为借品种选育、设施自动化等科研力量助牧场转型做准备。

  郑育松说:“只有创新研发才有出路。”2004年,他参加“黑猪产制销与发展研习班”归来,决定要和台湾的畜产试验所合作,选育新品种黑猪。由于投资额较大,父亲并不看好,但是爷爷表示完全支持。初生牛犊不怕虎,郑育松在专家的指导下,将畜产试验所两个黑猪品种的优缺点进行结合改良,终于育成自有新品种:新增丰黑猪,其抗病力强、母猪产育率高、肉质鲜美的特点使其成为本土黑猪品种的一大突破。目前,4公顷的汗宝增丰牧场存栏量13000多头,黑猪数量占了三分之一。郑育松告诉记者:“黑猪的单头利润如今达到2000新台币,非常可观。”新品种选育成功是他最自豪的事情,也为牧场后期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育种之后是设施的改建,郑育松全方位提升牧场的科技水平。“改建后可以通过调整温度提高母猪的受孕能力,还装设了温控定时设备及太阳能板,便于节能。并且,要按照猪的生长阶段分区饲养。”记者发现猪舍异味不大,这与引导猪群到固定地点排泄有关。“废水经过三段式处理后培养优质藻类饲养文蛤,我们实现了循环利用。”此外,健康的饲料确保了猪肉的健康。“我们绝对不会碰瘦肉精和禁药。”

  科技研发提升了竞争力,品牌的推广则带来稳定的收益。郑育松突破传统的市场拍卖定价模式,与永丰余公司的餐饮肉品业务达成长期合作,这不仅保证了收益的稳定,更显著提升了品牌的信任度与知名度。目前,汉宝增丰牧场养猪头数与规模都排在全岛第八名,2015年32岁的郑育松成为当年最年轻的神农奖获得者。“台湾养猪业只要将差异性即特色做出来,朝着精致化养育的方向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郑育松对精致化养育的发展路线极为推崇。来自内蒙古通辽的十佳农民春梅养了100多头西门达尔繁殖母牛,现在年收入已达50多万元,看到汉宝增丰牧场的转型发展,她更加坚定了依靠科技与品种发展事业的决心。

  三探乐活,休闲农业靠特色打造六次产业

  比把产品卖出去更高明的是把游客引进来

  台湾提出乐活农业,目的是“重塑农村风情,打造乐活休闲岛”。休闲农业作为精致农业的核心,承载了一产、二产与三产的融合发展,催生六次产业概念。创意美学有限公司执行长徐进发介绍,所谓“六次产业”或“六级产业”,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第二产业),并与农村旅游相结合发展精致民宿(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在他看来,一产、二产与三产之间是乘法,一项为零结果都为零。

  云雾缭绕,炉烟袅袅,在如黛青山的半腰亭台,品茗远眺,可谓是休闲农业的绝妙体验。作为精致农业的“小而美”,古朴的茶桌、精致的花篮、有趣的装饰小物为生力农场的高山茶园增色不少,文创设计带来的美好体验将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罗秀梅女士于1983年开始种茶,曾于1999年荣获台湾十大杰出神农奖,她的生力农场共经营茶园约12公顷,即180亩,不仅制作菜品、甜点招待游客,还带领客人体验炒制茶叶、表演茶艺等活动。由于邻近阿里山景区,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实现吃、住、玩、品一条龙体验。据罗女士介绍,茶园的民宿需要提前三个月预定,回头客占8成。“2人房型每晚2800台币,4人房型每晚4200台币。除去在建民宿,共有12间房供游客预定。”如今,罗女士的6个孙子孙女都已经可以为客人表演茶艺了。这家三代传承的茶园农场,不仅做出了品牌,更做出了农业的传承精神。

  让全国十佳农民感触很深的是,台湾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高大上的设施建设上,而是注重以创意和设计来美化环境。来自内蒙古的全国十佳农民春梅原以为搞休闲农业要投入很大,看了生力农场才认识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投入和难度,关键要靠创意和服务来取胜。“回去后我要以我们的家庭牧场为基础,利用大草原的生态优势,探索发展休闲牧业,多设计一些有意思的休闲观光项目,更好地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没有知名景点的区位优势,休闲农业怎么做,传统农业社区给出了答案。凤梨是台湾特产,瑞穗乡富兴社区的凤梨与柑橘近年来就地销售的份额则越来越大。走进这个400人的传统社区,八旬老人热情招待,拿出凤梨等特产让游客品尝。二十年前曾因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而享受政府补贴参与种树的富兴社区,如今凭借着300多公顷林地,开发了1314米长的小火车参观路线(小火车用老式拖拉机改装而成),通过提供DIY土凤梨酥制作项目,设置婚纱摄影基地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前来游玩。富兴社区发展协会的总干事杨清茂告诉记者,尤其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来此录制后,更是推动了客流量的增长。“休息日的游客量达到每天1000多人次。”去年,富兴社区仅直接面向游客销售的凤梨与柑橘就达3000公斤,销售额近150万新台币。

  像富兴社区这样自然条件并不出众的传统农区,通过将休闲观光、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亲子游戏等项目整合打包,也能使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好去处,让十佳农民深受鼓舞。有专家称,传统农业是产“物”的,而休闲农业则是与“人”打交道,要“引人”“留人”,更重要的是“留心”,这样才能长期地“留钱”。来自黑龙江的十佳农民吴德显参观后跃跃欲试:“原来休闲农业也不是特别难啊。像我那旮旯主要是搞农机服务,也种了一些瓜果蔬菜,还养些马,照这样我也可以把旧农机改造成小火车在基地周边搞个参观路线,还可以搞骑马体验和赛马大会,肯定也会带动果蔬和马肉的销售,回去后我就试试。”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海峡两岸农业研究中心主任赵一夫认为,台湾“六次产业”的核心经验是,围绕一个特色产业,把这个特色产业开发得淋漓尽致,从生产到加工到休闲服务,整个一体化开发,充分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大。

  苗栗的大湖草莓,为十佳农民展示了六次产业的现实教材。大湖地区于1957年试种草莓成功,如今已发展到500公顷,徐进发介绍,“如今,大湖草莓的总产量占全台湾60%左右,但草莓产业的总产值占到全台湾9成。”其中,大湖农会牵头发展的大湖观光旅游与金融业务带来的产值是大头。来大湖,不仅仅为了摘草莓。“参观大湖的草莓文化馆,可以了解草莓生产技术,还可购买草莓酒、草莓冰淇淋、草莓甜点,以及草莓护肤品和工艺品,更可以住下来,享受温泉度假酒店。”如今的大湖农会依托草莓种植,已形成了以草莓采摘、草莓加工系列食品、草莓主题工艺品、草莓酿酒制品、温泉度假等多元产业并举的立体农业格局,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讲解员介绍,大湖农会拥有5000多会员,当地农户通过种植草莓,以及参与农会经营分红,每年的收入接近100万新台币。

  考察中,十佳农民对开发出如此多种类的草莓加工食品及精油、护肤品、工艺品感到惊叹。来自河北的十佳农民冯立田说:“我自己也搞草莓种植并开发了草莓采摘项目,效益还行,本以为这就可以了,但与大湖农会的草莓产业相比,在多元化上还差了很大一截,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草莓能做到这么精细,像草莓酒、草莓食品、草莓工艺品等是我以前想都没想到的,真是不虚此行。”

  由于传统农业受到加入WTO影响,休闲农业曾一度被称为“在台湾土地上燃起的新希望”。在台湾,一个茶园、一个渔场,甚至一个小村庄,都可以做好休闲农业,关键是要挖掘自身特色,以创意和设计来美化环境,以体验项目吸引消费者。台湾杰出农民赖仲由在两岸农民代表座谈会上说,将农业与生产、生态结合起来,将发展农业的经验、技术与过程讲出来,用美学包装成一套行程,就可以出售体验。“在体验中,农夫的每句话都带有温度,导游的每句话都带有感情,结果就是每一位消费者都产生感动。这就是一次成功地从一产到六产的产业升级。这就是将农业延伸到休闲观光、教育体验的路径。”

  通过考察,记者发现,台湾精致农业是健康、科技与休闲的高度概括,是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完美结合,更是农业与经济、文化的良好互动。做精致的农业,过精致的生活,不仅是对当下的发展负责,更是对后代的永续发展负责。考察团的全国十佳农民在走访结束后,纷纷表示启发深刻、收获丰厚。乘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雄风,以全国十佳农民为代表的优秀农民在对台湾农业经验“取其精华”后,将探索出适合我们的发展新路,将有力助推我国农业质量登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王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