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调减的一点思考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张国庆 字号:【

  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籽粒玉米种植面积调减3000万亩。反映到粮食产量上,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在“十二连增”后首次出现下降,为6.16亿吨,比上年减少了104亿斤。其中,播种面积减少贡献了减产总量的33.2%,改种低产作物导致单产下降贡献了66.8%,仅玉米改种大豆一项就拉低了粮食亩产约1.7公斤。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2016年“开局良好”。一方面,多余的产能在往下调,玉米产量减少101.6亿斤,价格逐渐回归市场,一些地方的玉米地头价甚至跌至不到5毛钱,国内外玉米价格正在接轨;另一方面,库存的约2亿多吨玉米也在逐步消化。2016年我国玉米和玉米酒糟进口分别骤减33%和55%,为316.8万吨和306.7万吨,说明了我们很多加工企业在使用国内玉米。未来,玉米调减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7000万亩,重点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镰刀弯地区”。

  调减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解决农业面临突出矛盾的要求。农业发展既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又受国际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因此,玉米调减至少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玉米库存何时消化完?目前,国内玉米的每年需求量大体上与我们的产量相当,约2亿吨左右。考虑到每年调减一定数量的玉米播种面积,以及国家鼓励加工制作酒精、甜味剂、温室薄膜等新的需求,同时将玉米深加工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复到13%等,专家估计2到3年时间可以消化完。同时,玉米库存保质期较短,一般为3年,加之不少地方存储设施较差,时间可能更短。

  未来玉米的需求量是多少?这里面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因素:一个是城镇化,另一个是人们食物结构变化,还有一个就是城乡差距日益缩小。从城镇化来看,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需要解决3亿人进城。据专家测算,农民从农村融入城市,人均日消费粮食要增加20%。还有学者测算,农民工的口粮(其中,饲料粮折算为口粮)消费约是城市居民的2.5倍。到2030年粮食总产还需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约20%。此外,还有二孩政策的滞后效应带来的人口增加。从饮食结构变化看,未来人们将更多摄入肉、禽、蛋、奶等,饲料粮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而饲料中,玉米作为饲料原粮一直占总产量的60%上下,因此玉米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从城乡生活水平差距看,当前农村居民最终粮食消费总量低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肉类消费大约是城镇居民的一半多一点,但随着城乡差距缩小,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将增加,粮食消费重心将随着饮食结构变化转向饲料用粮。据专家预测,折算到原粮上,到203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将达到386公斤,比2012年增长18%。世界银行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7亿吨,玉米需求量将达到2.85亿吨。因此,未来玉米很可能将由供需基本平衡转向供不应求,需求量超过产量。总体上看,将呈现“一稳两增”,即玉米作为食用消费将保持基本稳定甚至下降,而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将随着人口增长、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加快等而增加。

  我国需要进口多少玉米?中国自2010年玉米首次净进口以来,进口量快速增加。美国农业部报告称,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到2024年进口量预计达到2200万吨。到2020年我国玉米调减7000万亩之后,预计产量将不到2亿吨,缺口在8000万吨左右。东北三省一区靠政策补贴能保证一定的播种面积和产量,而山东、河南、河北等生产亏损基本得不到补偿,那么老百姓种玉米的积极性将大为降低,产量还会下降。如果再考虑到工业用粮,那么玉米需求可能更大。从全球来看,世界玉米产量的集中度较高,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产量就占到了约60%的比重,如果加上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巴西,则占比超过65%。从未来看,如果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全球玉米产量应该不会有大的波动,维持在10~11亿吨,出口量保持在1.3亿吨。美国、巴西、乌克兰、阿根廷是世界玉米出口的主要国家。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播种面积的1/4,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0%以上,拥有玉米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