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农业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落下帷幕。本届农交会共收获投资项目568个,合同投资金额714.9亿元。
记者发现,为期3天的合肥农交会处处闪现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身影”:全省16个市分管市长化身“产品代言人”,现场推介各地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全国200多家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展参会;农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及农耕文化、传统手工业等深受追捧和喜爱;签约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农旅结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引领农业新方向的项目,蔚然成风……
生态优先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以前消费者一过来就询价砍价,现在是第一时间拿起包装看产品简介。如果有绿色或有机等权威认证,价格高点也愿意购买。”在安徽“程岭黑猪”负责人程其发看来,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讲究的是如何“吃得健康,吃得生态”。
“参加展示展销的,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说,合肥农交会精选了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以及“三品一标”和名优新特农产品展示展销,展示的产品近2万种。
“我们那里海拔700余米,山大沟深,常年竹林掩映、泉水叮咚。我养的猪是当地独有品种。”程其发介绍,他养的黑山猪吃的大都是米糠拌菜和粗粮,常年饮用高山上的山泉水。猪舍采用发酵床技术,稻壳经过处理后,铺上一米厚,就成了小猪冬暖夏凉的“沙发床”,这还是一个“处理厂”,猪的大小便一天之内便被微生物分解,基本实现零排放,无异味。经过多年的发展,程其发的养猪事业越做越大,“程岭黑猪”的名头越来越响,附近的村民也受益于此,开始养殖六白猪,年收入十几万元。
“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更加突出优质、生态和安全。”省农委主任陶方启介绍说,去年该省创建了15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立了300个绿色增产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同时,通过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发展果蔬茶等特色农产品,促进了量增价高和提质增效。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更加注重生态安全,注重品牌引领和科技支撑,以满足人们不断由“吃得饱”向“吃得好”的需求转变。
品牌引领
农业主体由“弱”变“强”
“涡阳苔干,历史悠久。其栽培始见于秦,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自清乾隆年间进贡皇宫,故名‘贡菜’。因食之响脆有声,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响菜’。”这是亳州市副市长应国君在当天活动上的开场白。亳州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建都之地,是道家思想、中医药文化、酒文化和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很多像涡阳苔干一样的好产品,但长期以来苦于“养在深闺人未识”,急需农交会这样一个平台,推而广之,打响品牌。和应国君一样,来自安徽16个市的分管副市长通过通俗易懂、诙谐有趣的“吆喝”,纷纷在当天的活动上为当地的名优农产品品牌创建、拓宽销售渠道加油助力。
“举办推介专场活动,就是通过产销对接合作,扩大市场有效供给,让更多安徽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安徽省副省长方春明在活动现场表示,安徽农业资源特色鲜明,近年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一大批优质农产品享誉海内外。
“没有商标品牌时,产品有时连商超都难进。”安徽省香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前几年注册了两个商标品牌,陆续研发出芝麻香油、芝麻酱等多个产品。借助品牌力量,产品这两年进入外地市场,销售实现30%的年均增速,明年准备出口。
在安徽省妇联特色展厅,参观者络绎不绝,来自全省各地的25家“徽姑娘”农家乐、合作社、手工编织代表企业,组成强大阵容,不少来宾观看了剪纸、葫芦烙画、铜铝线手工艺品制作等现场演示后,对“徽姑娘”们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目前,安徽有“徽姑娘”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手工编织企业、电子商务基地近5000家,辐射带动近20万名妇女就业创业。“借助农交会的平台,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徽姑娘’品牌链的市场竞争力,帮助更多‘徽姑娘’拓宽销售渠道,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省妇联相关负责同志说。
“前不久,省政府出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省农委产业化处处长纵风云告诉记者,仅今年上半年,安徽已有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委批准。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总数达到289个。新认证“三品一标”企业369家,产品785个。新添地理标志商标11件。
“合肥农交会已经成为安徽农业对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功能定位逐步提升,战略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安徽全面展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成果的亮丽名片。”王华说。
产业升级
休闲农业开启“度假模式”
农交会开幕当天举办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组委会共推介了201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种养结合、农旅结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成为各地推介热点。总体来看,休闲农业成为投资新方向,新业态成为投资新亮点,特色产业成为投资新领域。
“来尝尝我们的水馅包吧!”、“试试我编的草鞋,穿上很舒服。”……在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展厅,来自安徽各地的13位民间手工艺人,现场表演宣纸、云岭锅巴、阜南柳编、临淮泥塑、金安剪纸、淮南八公山豆腐、临泉葫芦刻画、界首竹编、绩溪尚村传统手工艺品等制作过程,让现场观众领略古老传统手工艺的不朽魅力。
“以前村里很闭塞,我们做些点心只能自己吃,去年尚村搞起了民俗文化一条街,引来了好多游客。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每天光是卖水馅包和挞馃,就有七八百元的收入。”绩溪县尚村村民许大红说。
“听说参加农交会可以把尚村传统手工艺传播出去,手工艺人们都踊跃报名,今天就来了5户。”尚村党总支书记周明飞说,过去,尚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庄,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好手艺都“闷”在了大山里。2015年,凭借着好山好水,尚村搞起了旅游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尚村开放了,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在三瓜公社展厅前,记者发现,各式各样的特色农特产品和民俗表演深受大家追捧和喜爱。近年来,三瓜公社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发展理念,努力保护乡村建设肌理,展示乡村自然人文特色,通过手工艺作坊的恢复,龙灯、皮影戏、烤茶等民俗民艺的挖掘,展现复兴古村落风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古村落,真正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当前,休闲农业已从过去简单的‘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农业、认识自然、怡情生活转变,传统的农家乐模式已经逐渐拓展为村落古镇、休闲度假模式。”省农委特产处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12766家,从业人员逾50万,营业收入超616亿元,接待旅客人数达到1.33亿人次。无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城市游客的休闲需要,更成为带动全省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