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苏省仪征市后山区的月塘镇郑营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旮旯,“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不嫁郑营郎”。村集体太穷,村“两委”班子在村民中的影响力、执行力都不强。为整顿软弱后进,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中组部出台重点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方案,各级选派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攻坚,江苏省教育厅的刘培就是省级机关首批50名下派“第一书记”之一。
刘培在郑营村任职的两年,村集体经济从“负翁”到年收入120万元,2253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2万元提高到2.3万元。村民们欣喜郑营村的变化,村干部自豪自己是郑营村的“当家人”,镇领导肯定郑营村的发展路径,各级组织部门欣慰这个第一书记选得好、派得对。
盘活资产 突破发展瓶颈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来个第一书记,就能摘掉穷帽子?郑营的干部、群众都在观望。带着组织重托的刘培没有退路。与刘培一起到郑营的,还有身边的捺山要建成省级地质公园的好消息,刚刚通车的333省道从郑营村经过,刘培以省级机关干部的见识,敏锐地意识到,荒山绝地要变风水宝地了,首要的问题是找到制约郑营发展的瓶颈。
一到村里,放下行李,刘培就请村书记顾智堂“陪同翻译”,带他家访老乡。刘培说第一书记不能当过客,来就是做事的,他攒着劲要帮村民脱贫致富。
一个多月的走访,刘培发现:村里资产、资源利用不够。一方面是老村部、老校舍等破损闲置,一方面是村集体负债累累,想做事底气不足。刘培决定就从盘活闲置资产入手。他多方奔走,争取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项目资金60万元,对这些闲置资产整修、出新、扩充,对外承包,一举解决了因土地规划约束,村里工业发展受限问题,7家制茶厂、2家玩具绣花厂、9个加工企业落户郑营,不仅与村现有资源匹配,无污染,还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光厂房租金,就为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
绿杨春牌茶叶是仪征特产,又以依山傍水的郑营及周边产地最好,茶叶生产、加工是村里的传统产业。捺山制茶二厂是郑营村集体企业,因设备老旧,产品竞争力不强,不升级改造,必然被市场淘汰。这样有基础、有前景的村集体企业亟待拯救,刘培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帮助企业引进先进制茶设备,腾出近千平方米的厂房引进新项目,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产业升级。种茶散户不在路边支锅炒茶,直接将叶子交给厂里。生产旺季,企业承接了当地三分之二茶叶加工业务,设备更新,工艺创新,茶质不断提升。
好茶理应卖出好价钱。刘培多次与仪征市供销合作社对接协调,建成郑营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改变过去托亲戚靠朋友找关系的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销售茶叶,“线上+线下”运营模式让茶叶进城、茶叶出省、茶叶出国,产销对接,助农增收。仅茶叶一项,村民增收超过600万元。
找准定位 着力生态旅游
一个村要长远发展,光靠找一点外援,争取一点政策扶持这些输血举措远远不够。如何让郑营村有造血功能,有发展的动力?
刘培在前期调研了解郑营村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结构的基础上,邀请全国“三农”专家卢水生到郑营把脉问诊,确定“高效农业、休闲旅游”这条富民强村之路。
过去的郑营山岗坡地,交通不便,断不了穷根,结不上远亲。刘培换个角度看郑营:有山,有水,有耕地,有茶园,省道拐到家门口,都是优势。他带领干部群众按照卢专家制定的发展思路,先后引进了元泉湾龙虾养殖生态园、牡丹园、捺山那园,一村三园,就是要茶乡换新颜。
元泉湾老板阚元堂还拿不定在哪投资时,刘培和村干部带着阚元堂察看本地良好的水系,答应在技术和销售上做他的后盾,园子里的主要道路帮助硬化,方便客人参观、消费。阚元堂得知可以将塔山水库的水引过来,心就动了。再亲身感受这个第一书记的拼劲,当即拍板。因为养殖环境好,这里的虾要比外面高五六元一斤,出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