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依靠电商破解农产品“卖难”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 孙雪涛 字号:【

  陇南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也是甘肃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陇南的最大特点是“好生态+欠发达”,陇南丰富优质的农特产品走不出大山,卖不上好价钱。近年来,陇南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大势,把电子商务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结合起来,把优势资源与外部市场有效对接起来,极大地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初步探索出了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目前,全市共开办网店9600多家、微店5000多家,实现农产品销售总额45亿多元。

  强化推动力,破解电商发展“四难题”

  陇南注重运用政府“有形之手”推动电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支撑,着力破解电商发展“四大难题”,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发达地区完全依靠市场自我发育的农产品电商“逆袭”之路。一是破解思想观念落后的难题。发展电子商务,一开始许多干部感到很茫然,群众更是很漠然,觉得离自己太遥远。陇南召开各个层次的会议学习讨论发达地区发展电商的经验,采取考察学习、示范带动、现身说法等方法,转变干部观念,并组织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进村入户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开关,让他们参与到农产品电商发展中来。二是破解交通瓶颈制约的难题。陇南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农特产品难以运出,直接影响着电商效果。对此,陇南聚焦偏远山区特别是特困片区,三年硬化通村公路10000多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5%以上。目前,陇南正在利用国开行中长期贷款融资100亿元,一揽子解决所有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三是破解贫困群众无网可用的难题。陇南加快乡村网络建设,实现了全市乡镇4G网络全覆盖、试点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实施“宽带进村流量补助工程”,解决了群众无法上网和上不起网的问题。四是破解电商人才短缺的难题。陇南筹建了西北首家电商学校——陇南电商职业技术学院,并依托学院、市内外电商培训机构及电商龙头企业,累计培训13万人次,其中培训的困难家庭1000名“两后生”中有600多人开办了网店。同时对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网货生产加工及网络宣传营销等知识技能培训,促进“网吧变网店,网民变网商”。

  协作合力,创建电商保障体系

  开展农产品电商,必须建立强大的销售平台、快捷的供货平台和成熟的物流体系,更离不开网上共同“吆喝”。陇南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的协同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创建了支撑电商发展的“四大平台”。一是着力建设网络销售平台。陇南与淘宝、天猫等国内营销平台主动沟通合作,西北首个地市级淘宝地方馆“特色中国——陇南馆”建成运营,阿里巴巴村淘分别在武都、成县落地;同时,陇南自建了“农村市集”“蚂蚁市集”等电商平台,建成了电子商务孵化园、创业园和产业园。二是积极建设网络供货平台。为了提供优质可靠的网货,陇南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同时,注重从源头上下功夫,着力开展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年活动,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苹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更多的群众发展市场销路好土蜂蜜、小杂粮、刺绣等特色富民产品,积极建设供货平台并对接网民需求开发网货,目前共建成供货平台83个,开发适销网货产品1129种。三是加快建设物流体系。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加快农村物流设施建设,整合发展各类物流企业227家、快递服务站786个、村邮站1200个,基本建成了“县区有物流园、乡镇有快递服务站、村有代办点”的物流快递服务体系。四是扎实建设宣传营销矩阵。运用由2690个政务微博、561个政务微信、183家政务网站和众多个人微博、微信组成的“微媒矩阵”,宣传叫卖陇南的油橄榄、核桃、蜂蜜等农产品,培育形成了一批网销品牌。

  激发新活力,打造电商扶贫品牌

  陇南是特困地区,脱贫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实践中陇南探索建立了五种电商精准带动模式,培育形成了电商扶贫品牌。一是电商网店带动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店”建设,探索出了贫困农户创业型、能人大户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村干部服务型等建设形式,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的网店带动模式,目前全市电商扶贫试点贫困村开办网店800多家,带动贫困户15万余人。二是电商产业带动模式。通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贫困户”的方式,把贫困户作为电商企业的供货商,贫困户按标准生产提供网销产品,电商企业以保护价收购。三是电商创业带动模式。通过鼓励、引导、扶持具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乡青年、残疾人带头进行电商创业就业,带动其他贫困户就业增收。全市利用电商开展“双创”的人数达到18000余人,其中贫困户直接开办网店285个。四是电商就业带动模式。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生产、加工、包装、物流、营销全产业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全市各类电商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1.4万多人。五是电商入股带动模式。积极引导动员没有创业能力的贫困户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土地等入股到电商企业,享受不低于银行利息的分红。

  发挥带动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陇南培育了转型升级的新产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不仅直接拉动了陇南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有16个,基本成为网货品牌,土蜂蜜、土鸡、油牡丹等一批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脱贫见效快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打产业。陇南打开了商品流通的新渠道。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了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直接对接,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全市特色产品“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困境得到彻底打破,更多地走向了全国,吸引了更多网上消费者和网下收购商。过去陇南的农特产品只能“翘首期盼”外地客商,现在通过网络直销全国。陇南培养了自力更生的新农民。电商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观念,促进了贫困群众“互联网思维”的树立、发展理念的转变,脱贫致富的头脑更活了、办法更多了、路子更宽了、劲头更足了。过去许多贫困群众不知道“网”为何物,现在开网店、逛淘宝、刷微信成为农村群众的新时尚;过去许多贫困群众只知道“土里刨食”,现在电商发展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一大批农民从传统农耕农业中解脱出来,加入到了电商创业队伍,催生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陇南开辟了精准扶贫的新途径。通过发展电商,一方面促进“农产品进城”,把贫困群众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而且卖出了好价钱;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品下乡”,大大节约了开支,一台市场价4000元的电视机通过互联网3000元左右就能买到,切实发挥了电子商务服务群众、推进脱贫的带动效应。特别是让一线扶贫干部转变了思维方式,在2016年全市举办的众筹扶贫大赛中,80多名一线扶贫干部通过众筹方式,帮助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农特产品,扶贫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陇南塑造了创新发展的形象。电商扶贫打开了陇南发展的“创新之门”“开放之门”和“致富之门”,传播了“互联网+”的新理念,搭建了创业创新的新平台,催生了流通服务的新业态,开拓了扶贫工作的新领域,增添了同步小康的新动力,已经成为陇南创新发展的最佳案例、宣传推介陇南的最好品牌、群众增收致富的最新路子。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