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焦点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迟福林 字号:【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而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今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两会上也引起热议,本期聚焦农村土地问题 ,就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办法等话题从《社会科学报》选取了部分观点。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焦点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解决农民与土地关系开启的。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聚焦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上: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财产性收入;二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缺失限制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三是农民土地财产权缺失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造成土地闲置和资源浪费。从现实需求看,尽快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既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也有利于释放人口城镇化的巨大内需潜力。

  农业比较优势减退亟待农业政策改革

  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农村改革38年来始终未能解决、也绕不开的几个问题,对我国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集体产权制度与城乡一体化、人的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好。二是工业化到了一定阶段后,农业比较优势开始减退,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价格倒挂。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13年农产品贸易赤字,本质是资源禀赋不利,人多地少,人工和土地成本过高。未来采取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是一个重大问题。三是乡村治理问题。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新兴势力在农村舞台上博弈,农村治理是未来农村改革的重头戏。

  改革方向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

  周天勇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农村土地不管是宅基地、林地、耕地还是经营性建设用地,都是生产和生活要素的一部分,政府对这种要素的管制越多,效率越低。除了严格用途和规划管制外,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废除目前凡建设用地都要地方政府国土部门行政招拍挂垄断卖地的体制,建立各级土地和房屋不动产交易市场,供需双方挂拍交易,形成充分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由供需撮合决定。

  以地票制度为中介建立一体化土地市场

  王小鲁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大量的农村宅基地闲置和集体建设用地低效率利用问题,可通过以地票制度作为中介,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土地市场来解决。地票制度的完善还有很大的余地,但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如果形成统一的地票市场,边远地区把土地复垦成耕地,就可以把指标卖到大城市,全国各地的农民都可以享受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土地资源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对保护耕地也是重大利好。

  从法律上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办法

  蔡继明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对现行《农村土地管理法》提出修改建议,一是严格规定政府的征地行为只限于公益性用地范围;二是允许城市的土地保留集体所有权;三是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民委员会代表全体农民行使所有权,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没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由村委会经营管理;四是明确出于非公共利益的需要搞建设,可以使用农村集体土地;五是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六是增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符合城乡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具有同等的权利,可用于工业和商业(包括房地产商品住宅)开发。

  确定合理收益促进土地流转

  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应该尽快明确土地承包权永久不变,这有利于给农户稳定的预期。同时,为了促进土地流转,土地可以给城里人流转,流转以后耕地涨价的80%归流转的农民,这样农户就可以放心地去流转。对买地者来讲,涨价的收益90%归政府,从而避免买地者是为了投机而不是种地。

  把土地资源用活、搞活、集约化

  郑新立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应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够把这个资源用活、搞活、集约化。一是用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来满足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二是退出宅基地和农村房产的收入,能够支持农民工市民化;三是用农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作为抵押,筹集资金,有利于支持农业的现代化;四是以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除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外,还有一半左右可以用来增加耕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