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包头市在集中选派下乡驻村干部的基础上,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部、市扶贫办联合选派181名优秀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赴181个贫困村、边境村、三类村、重点村担任嘎查村第一书记,着力帮助基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服务农村发展、提升治理水平。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下,第一书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主动作为、率先垂范,办了大量实事好事,驻村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受到了干部群众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为全市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注入了新风正气。
摸实情 打基础 促服务
找准驻村工作切入点
尽快进入角色,摸清群众需求。第一书记初来乍到,很多人以前都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如何顺利开展工作,完成身份的转变,是驻村干部们首先面临的问题。为确保驻村工作有的放矢,第一书记对嘎查村里的自然情况、民情民意、人口分布、资源资产、土地土壤、产业布局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建立工作台账,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他们走田间入地头上炕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村情村貌村史了然于胸,说起来头头是道。
达茂旗巴音花镇开林河村的刘宝生从到岗第一天起就开展了入户摸底工作,经过一个月的细致走访,对全村78户179人的情况如数家珍。固阳县下湿壕镇后脑包村候玉瀚对全村7家企业、4家农业合作社进行调查走访,对各企业、合作社的经营项目、人员情况、营收状况等信息进行了全面了解。他掌握到受经济整体下行影响,包钢等大型企业减产、调整结构导致驻村企业停产、务工农民失业、服务企业职工的收入减少等实际困难,这为扶贫攻坚工作标明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据初步统计,全市第一书记驻村期间共入户走访40752户133532人,他们把汗水、脚印和真情留在了每一户嘎查村民的家中,记录下了每一个嘎查村的详细情况,真实了解了农村牧区的社情民意,为驻村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挥下派单位优势,融入群众解决困难。第一书记都是原单位优中选优的业务骨干,驻村以来,依托原单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些涉及群众的邻里矛盾、老人就医、小孩上学的日常问题在第一书记的协调组织下均得到了有效解决,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固阳县下湿壕镇下湿壕村第一书记张成良,组织包头医学院专家先后两次给当地500多村民进行义诊,50多人得到及时救治,联系包头医学院为下湿壕小帮郎村患病村民武云狗捐款2000元。固阳县西斗铺镇刘伟壕村张欢通过协调其任职的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多名贫困学生减免了学杂费共计6.2万元。东河区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王永波组织举办了村里的消夏文化节,邀请一中的师生为小巴拉盖村民奉献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一中的老师还将各类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录制成了宣传录音在村里广播宣传,传播了党的方针政策。
2016年春节期间,各旗县区的第一书记普遍开展对任职嘎查村的贫困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党员、有突出贡献的党员进行慰问,仅第一书记单项慰问弱势人群、老弱党员1500余人,进一步加大了党组织的关怀力度。
以市委、市政府和派出单位坚强有力支持为后盾,第一书记在接受群众观念的同时,也发挥单位优势、职业特长,从群众的所需所盼做起,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群众的苦与乐、急与难,逐渐受到了群众的肯定,为开展驻村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抓组织 带队伍 聚人心
打造党建工作桥头堡
完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强化村级事务管理。按照基层党建严在经常的要求,第一书记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研究协商嘎查村内重大事务,召集党员群众学习适宜本地发展的先进农牧业科学技术。达茂旗第一书记规范嘎查村级事务民主管理工作,同时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2015年,达茂旗在第一书记的领导下先后召开嘎查村党员会议132次、党课10次,民主决议通过了30条各类决策,有力推动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级民主协商,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村级民主事务的积极性,强化了组织建设。
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支部强不强,书记是关键,党员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各任职书记结合嘎查村内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党组织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党员述职、评议,加强党组织生活会、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巴音花嘎查第一书记明星,组织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支部党员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嘎查村“星级管理”政策,定期利用远程教育组织播放党员电教片,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组织嘎查党员前往龙梅玉荣红色爱国教育基地、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教育基地、达茂旗博物馆等地进行学习,提升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强活动阵地,完善办公设施。办公活动场所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是党组织议事决策、管理村级事务的阵地,第一书记从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入手,打造嘎查村党支部坚强战斗堡垒。张伟所在的九原区麻池镇韩五村,2014年被镇党委评定为“三类党支部”。按照市委组织部规范化建设的统一要求,组织村党支部悬挂上墙“韩五村组织机构图”“党员风采”“自治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重点工作落实”等十一块大牌匾和“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村委会小微权利清单”等牌匾。协助村党支部联系制作并悬挂了“三委会”牌匾,按要求树起国旗、悬挂党旗,党组织活动阵地的政治功能不断完善。
第一书记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践行使命、主动作为,带动基层党员抓学习、抓管理、促发展,建强完善基层党组织阵地,作用发挥在一线,模范体现在前沿,强化了党在农村牧区工作中的政治引领带动作用。
抓经济 促发展 搞产业
找准扶贫工作的落脚点
精准定位、对口扶贫。想要扶贫,首先要找准贫困的对象、贫困的原因。昆区卜尔汉图镇新光六村左保科等人就是通过逐户摸底、建档备案,掌握任职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利用当地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结成一对一帮扶,从思想上、认识上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东河区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王永波组织本村经营小作坊做豆腐的柳瑞师傅、做粉条的赵红霞成功进入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首届2016春节年货展销会,为他们省去租摊位费14000元,不仅使小巴拉盖村豆腐出了名,而且有了销路,为推动手工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发掘潜力,招商引资。针对嘎查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等情况,第一书记积极发挥优势,在挖掘村级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招商引资,搞活集体经济。达茂旗石宝镇古碌碡村周永生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多方联系,拉来50余万元的帮扶资金,一手扶植起了村营榨油坊项目,通过先“输血”后“造血”的方式带动任职村群众发展脱贫主导产业。
解放思想,技术先行。按照“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技”的思路,大力推动科技兴农。青山区兴胜镇羊山窑子武学宁按照“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覆盖一片”的目标,联系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疫病防疫专业李玉娟副教授,为村民进行特种家禽养殖的培训,并带领村民实地考察外地的先进养殖基地,转变了村民的旧有观念,教会了实用技术。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王玥,专门邀请市农研所、果研所等专家专技为村集体发展把脉会诊,邀请武汉农业专家到村内实地考察研讨,出谋划策。她提出了发展甲鱼养殖产业的脱贫规划,协调包头市委组织部、包商银行和包头市扶贫办三家单位为旧城村帮扶140万资金建成10栋高标准水产养殖大棚。针对这一项目,许多村民表示了不理解:“咱们固阳十年九旱,全县连个大水泊都没有,咋能养了甲鱼呢?”王玥拿着资料、照片、订货单给村民挨家算账,“咱固阳地下水质配合野生黄芪当饲料养殖甲鱼正合适。一尾甲鱼苗30元,成熟后可卖80~120元,一栋大棚1500尾,养四个月即可上市,纯利润就在5万元以上……”经过王书记的细心劝说,很多农户都动了心,点了头。
经过全市第一书记的努力,各嘎查村加深了对政策的理解落实,增强了发展信心,明确了发展路子,确定了主导产业,拓宽了资金流入渠道,精准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创新村 展新颜 促新貌
绘就农村幸福新画卷
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着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改善农牧民精神面貌,把基础建设和文化发展结合起来,让农村环境美起来,让民心聚起来,让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依托“十个全覆盖”,筑建美丽乡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全自治区惠及民生、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第一书记主动参与入户摸查、政策宣传、旧房拆除、新村规划等各项工作中,极大改善了农村牧区基础服务设施,实现了农村牧区面貌的根本性改变。从房屋丈量、拆迁,到工程建设,再到村容、村貌整理,第一书记凡事亲力亲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多同志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发挥“5+2”“白+黑”精神,用行动赢得了群众认可。固阳县怀朔镇白灵淖村的苏震岩在村庄改造升级攻坚期间,不分昼夜工作在一线,2015年国庆长假一天未休,在11月初零下20多度雪天里带着村委干部及工人顶风冒雪工作,实现了拆旧土房203户,改造危房174户,街巷硬化1公里,种植各类花卉2万株,种植灌木6000株,新建公厕2个,安装路灯29盏,购置垃圾箱25个,圆满完成了“十个全覆盖”工作,受到了村民的认可。
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农牧区和谐稳定。第一书记到任以来,不断规范健全各嘎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嘎查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嘎查村民自治机制,促进嘎查村级事务公平、公正、公开。一方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嘎查村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另一方面,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对于合理诉求尽全力解决,对于存在偏见和误会的群众,认真做好思想解释和信访维稳工作,以真心暖人心,引导他们利用合理途径维权。东河区河东镇二里半村任力民书记,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配合村支两委会建立村矛盾纠纷排查值班值守制度,每日由专人负责,一年里调解纠纷59起,组成了第一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固防线,切实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随着钱包越来越鼓,农牧民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品位有了新的追求和提升,第一书记从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和组织领导入手,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
高新区南壕村书记王宏宇带领群众充分利用新建的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室,组建起了嘎查村乐队、舞蹈队、运动队。每天晚上,在文化活动室内外聚集了大量的村民,吹、拉、弹、唱、舞蹈、下棋、绘画、打球等,各类文体活动应有尽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东河区沙尔沁镇东园村在第一书记白家琛的组织下派出20多人的舞蹈队到沙三村表演“十个全覆盖”为主题的《扇子舞》,10多人的乐队与演员到公积板村表演了二人台,与区文体局联合承办了“全覆盖杯”沙尔沁镇象棋大赛。
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乡村文明新风在全市的嘎查村悄然兴起,村村建起文化室,户户门前有绿地,跳舞、打球的多了,赌博滋事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封建迷信的少了,孝老敬亲、相互关爱的多了,无理取闹、越级上访的少了,一幅幅和谐美丽的农村牧区新景观展现在人们面前。
(本刊综合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