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惠金融扶产业 驻村信贷引活水——湖北省农信联社驻村工作队成立专业合作社扶贫见成效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贤友 字号:【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村是省农信联社精准扶贫联系点,该村2015年底仍有贫困户257户,贫困人口731人。2016年以来,省农信联社根据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联系实际,在驻村成立登龙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大力发展茶叶、香菇、养殖业,初步统计,2016年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近1000元,结出了致富“金果果”。

  合作社成了农户致富的“药引子”

  香树林组贫困户刘明照打开自家的牛栏,一边将10头黄牛引向后山放养,一边将100只土鸡赶往自己的茶园里觅食。

  “合作社支持我购买的10头黄牛长得很好,现在大一点的已有500多斤了,照这样下去年底一头牛赚个1500元轻轻松松。”刘明照黝黑的脸上绽放着笑容。

  他说:“我家4口人,两个小孩在读书,想出去打工又害怕照顾不了家里,过去也喂过猪、养过鸡,不是生病,就是长大了卖不出,亏了不少本。省联社工作队驻村以后,动员我搞养殖,开始我不敢,后来工作队成立了登龙扶贫专业合作社,让我参加他们的农民技校学习种养技术,帮我提供发展资金、疾病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解决我的后顾之忧。还无偿送了我100只鸡苗,现在已经长到3斤左右了,凭这两个新增项目,一年赚个2万块钱有把握。目前,正在考虑扩大养殖规模。”

  该村由于山高坡陡,缺乏水利设施,不适合种植小麦及水稻等农作物,种植茶叶是主导产业,由于缺乏科技,不善管理,加之产业结构单一,2015年贫困户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2016年初,省联社理事长刘志高在贫困户家中走访,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发展种养业,一没技术,害怕搞不好;二没销路,害怕卖不出;三没资金,害怕干不了。如何解决缺技术、缺资金、缺致富领头人这些问题,刘志高要求驻村工作队,成立“登龙扶贫专业合作社”,工作队员全程参与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和业务经营,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省联社无偿注入10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吸收除政策兜底以外的165户一般贫困户入股,带领农户抱团发展;工作队成立农民技校,工作队员轮流讲课,每月开展3次以上培训,培养农户勤劳致富的意识,提高脱贫致富技能;引导发展种植茶叶、香菇和养殖。发挥农商行系统优势,通过农商行的信息平台,农商行支持的龙头企业,帮助合作社市场营销,产品回购,“一条龙”服务,确保贫困户增产增收,实现持久性脱贫。

  信贷服务站设在了村委会

  为解决贫困户无资产抵押,无信用保障,争取信贷资金发展生产困难问题,省联社采取“驻村信贷服务站+特惠金融”模式,特事特办。工作队在驻村设立信贷服务站,直接受理农户贷款申请,满足农户和企业发展产业资金需求。恩施农商行出台了《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村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特惠金融政策,放宽贷款条件。对有创业能力、有意愿发展生产的贫困户,贷款人年龄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大5岁;对有积欠老贷款的贫困户,暂无还贷能力的,只要不是恶意逃债,实行新老划断,可以发放新贷款;提升贷款额度,对于贫困户申请的小额贷款由3万元扩大到10万元,能人大户贷款扩大到20万元,小微企业扩大到50万元;优化工作流程,凡属于驻村贫困户申请贷款,全部交由驻村工作队员受理和办理,当地农商行不再重复调查、审查,审批手续按照扶贫专项贷款执行,资料收集由以前的13项减少到现在的8项。

  牌楼组贫困户李绍银,2007年因病住院花费了20多万,欠下了近8万元的债务。2016年初,他从外地购进一批食用油,急需8万元流动资金周转,跑了几家金融机构都因治病时欠下的贷款未还清被拒绝。万般无奈,他找到省农信联社驻村工作队,不到3天,就拿到了8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李绍银激动地逢人便夸:农商行真是我们农民的银行。

  同时,省联社投资近30万元在村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安装了一台“自助存取款一体机”,让村民存款、取款、转账不出村,在全省首创。目前,受理该村农户贷款申请81笔,申贷金额838.8万元;已发放57笔,贷款金额563.5万元。

  小小香菇变成了“金果果”

  金星坡组杨则菊正在家门口出售新鲜香菇,她乐呵呵地说:“以前出去打工没有挣到钱,如今登龙扶贫专业合作社扶持我种了5000袋香菇,并且和我签订了每斤3块5的最低回购价合同,每袋可纯赚2元。我利用自己这3间房子种植香菇,一年可以轻松赚个万把块钱,别小看这小小的香菇,个个都是‘金果果’。灯笼坝村像我这样的种植户已有了10户,在合作社的帮扶带领下,我们不再东奔西走去打工,而是在家里当老板了。”

  为了解决农户“发展产业无门路,农副产品无销路”的问题,省联社工作队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农户搭船过海发展产业。恩施州利川市广汇再生资源公司是农商行重点支持的龙头企业,农商行与该公司积极探索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帮助农户开展食用菌种植,连续3年,带动周边26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年均增收在1万元以上。

  2016年以来,省联社领导多次带领工作队员走访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和农户对接龙头企业搭建平台,把利川市广汇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带领贫困户致富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灯笼坝村。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产品回收,让利于民。工作队积极支持登龙扶贫专业合作社率先新建8万袋标准化香菇种植,为贫困户示范带路,目前已投产近3万袋。合作社理事长肖红军引导我们走进大棚,一排排钢架结构排列有序,架上的香菇争先恐后地生长着。贫困户刘正云说:“我这个岁数的女同志出去打工也没有活干,省联社工作队安排我来合作社干活,一个月工资1800元,年底了还有绩效工资。”肖理事长介绍,香菇加工厂是合作社牵头贫困户入股建设的,按照入股金额,年底可望实现分红。同时还挑选了愿意种植香菇的10户贫困户作为试点,扶持种植香菇85000袋,确保种植户每年增加纯收入5000元左右。合作社还协调广汇公司以一半的价格出售菌棒给农户,为他们发展香菇种植提供赊销担保,剩余款项从香菇回购中扣除,降低了种植户的生产成本。

  小微企业当上了“二传手”

  茶叶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目前茶叶面积达到了8600亩,户均2亩,是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过去管理随意,加工粗放,每亩收入在3000元徘徊。省联社工作队采取“合作社+小微企业+农户”的模式,首先支持该村茶叶加工厂做大做强,然后捆绑带动贫困户脱贫,将小农经济嵌入产业化链条。驻村工作队把该村的几十个小型茶叶加工厂进行梳理,挑选了15个有责任感的加工厂,发挥农商行行业优势,重点支持,在信贷资金上充分满足,产品销售上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农户,签订三方协议,由合作社牵头,一个茶叶加工厂带动10户贫困户,科学种植,定向保护价回收农副产品,当年实现脱贫。

  灯笼坝村香茗茶厂总经理姚元平,通过与合作社联手,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延长了茶叶产业链条。从省农信联社驻村工作队获得了40万元的信贷支持,随即加工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利润也跟着大幅提升。同时,根据三方协议,他还当上了脱贫致富的“二传手”,负责带领周边10户贫困户实现共同致富。

  茶农刘明胜给我们算了一笔茶叶账:“这茶叶吧,要想卖个好价钱,必须科学种植,控制农残。我这一亩茶园一年下来,可以轻松采摘500公斤鲜叶,平均每公斤按8块钱算,卖到4000元没问题。以前,我的茶园打农药、施化肥,茶叶没人要,管理上基本是‘望天收’,一亩茶园收入2000元就很不错了。加入合作社后,使用生态农药,播撒有机化肥,加强冬季管理,及时采摘鲜叶,在茶场老板的带动下,收入一下子翻了两番。我的茶园每亩至少还能增加1000元收入。”老刘信心满满。目前,登龙扶贫专业合作社已对8个小微企业签订了协议,通过“二传手”的传帮带,捆绑带动80户走出贫困户行列。

  (作者单位:湖北省联社驻村扶贫工作队)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