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着直击心灵的风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卫计委驻梅塘村第一书记 袁小虎 字号:【

  我在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梅塘村任第一书记,这里有着直击心灵的风景。

  梅塘村人将自己的家乡称为“杜鹃村”,村民有时也称“映山红”。春天到时,正逢杜鹃花开,举目望去,那山上起初是一点红,随后便像点着的山火在山间蔓延,从山脚烧到山腰,烧到山顶,又延伸到山窝,延伸到沟沟壑壑,远远看去,满山皆红。在我们村,出门是杜鹃,回屋还是杜鹃;走出门去,举头是杜鹃,低头也是杜鹃。

  眼里,杜鹃满山,梦中,杜鹃依稀。

  大山吝啬,除却每年绘给村民满山红杜鹃,其他什么都给不了。村里人总是挣不脱大山的羁绊,祖祖辈辈背负着贫穷。但是,有一位姑娘给全村老乡带来了希冀。大家都说:“杜鹃村里有朵杜鹃花,村里老少齐声夸。”

  这姑娘像杜鹃一样美,她的名字叫丹桂,是秋天的气韵,人们偏叫她是春天的杜鹃,时间久了倒把她的本名给忘了。她给村里带来活力,带来春天的气息。春暖花开的日子,人们有时把她看成是杜鹃花,有时也把杜鹃花看成是她。

  杜鹃是在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的。别人高考落榜,全是沮丧和落魄,而她却照旧是满脸的笑容,红扑扑的脸像朵盛开的映山红。

  贫穷的故乡,除了春天满山的映山红开得红火,没有别的东西能让人自豪。于是,村里的姐妹们在家待不住:春莲走了,荷花走了,秋香走了,冬梅也走了。她们有的是南下打工,有的是远嫁他方,有的是进城谋职。她们走了,很有志气地说,“好儿女志在四方”“宁要外地一张床,不恋家乡一幢房”“穷山恶水不留我,四面八方任我行”。

  姐妹们去了,但杜鹃没走。她眷恋这方山水,她眷恋着父老乡亲,她眷恋开满山坡与沟壑的红杜鹃。

  杜鹃盛开的日子,城里人涌向郊外,涌向山野,也涌向杜鹃村,他们把城里的笑声撒遍了杜鹃村的山山岭岭,把城里的闲情逸致撒满了杜鹃村的沟沟洼洼。看着城里人的乐,想想村里人的苦,村民动起脑筋:你城里人钱财多、雅兴多,如此有闲情采摘红杜鹃,我们岂能免费供应?于是,有人便想出了办法:在山脚设个收费处,你采我一束花,我收你几块钱。城里人不服:“满山的杜鹃不是你栽,蜿蜒的山脚不是你开,你凭什么收钱。”村里人倔:“满山的花儿在我土地上开,满山的小路靠我们年年踩,进城里的公园也设卡,也收费,你摘我的花儿能白采?”

  城里人拗不过,便交钱,时间长了生意还挺红火,一时间闹哄哄的人气也烧旺了财气,村里人都后悔:以前咋没看到这生财之路。

  可是,杜鹃花虽红,也只开一时,红火的生意再好也只有十天半个月;杜鹃凋零了,生意冷寂了,村里人又百无聊赖了。看到外面的世界精彩,年轻人坐不住了,纷纷向外涌,杜鹃村又回归往日的沉寂。

  红火一时的“杜鹃热”,给杜鹃姑娘带来启示,带来思考:杜鹃花儿红,为何不能红四季,花儿能生财,财路为何不能拓?杜鹃想:“好儿女能志在四方,是有志气;但好儿女也可志在家乡,这才算有志气!”

  于是,杜鹃便到城里花圃求教、学艺,她立志要研究杜鹃花,她不相信杜鹃花儿只能在家乡开一时,她要让杜鹃花在家乡开四季,到那时,杜鹃村也名副其实,村里人也能发四季的杜鹃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杜鹃学艺满载归。她历经两年,培植了四季杜鹃,一年到头花开不败,便在村里开起了花圃,又把花圃的花引种到山上。四季杜鹃从山脚“烧”到山腰,“烧”到山顶,又“烧”到山窝,“烧”红了山村,“烧”热了村里人的心,“烧”旺了火红的杜鹃生意。

  杜鹃村发了杜鹃财,杜鹃村引得众人来。城里人不仅阳春三月到杜鹃村游春,而且一年四季都到这里来采花。不少采花郎采红了眼,竟盯上了我们的杜鹃姑娘,想把她娶回家。

  杜鹃毫不动心,她眷恋的是家乡,她眷恋的是她的事业。她对求婚者宣称,有谁愿到山里来和她一起种杜鹃,她才考虑。

  有道是:“人人出外玩龙玩虎,谁能陪我一起在家乡玩泥玩土?”此言一出,不少人开始满山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