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市民下乡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朱文馨 字号:【

  湖北武汉今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市民下乡“当农民”的政策“组合拳”——“黄金20条”“钻石10条”,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规定:“租赁或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协议期在5年以上,符合美丽乡村建设各项条件的,每户给予8万元奖补;发展农家乐协议期在3年以上,达到五星级标准,给予5万元奖补。”据武汉市农委统计,“市民下乡”实施百日来,共签订空闲农房租赁协议农户993户,年租金达1203万元,吸引社会投资8631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笔者认为,武汉鼓励市民下乡的政策应时而生,是探索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经商,长期的单向流动模式加剧了城市的拥挤,也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农房闲置。武汉鼓励市民下乡的政策,补贴优厚、旗帜鲜明,是对城乡融合机制的有益探索,为人才和资金反向回流农村提供了更大可能。

  事实上,农村的闲置资源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青睐,一部分人出于对“农夫、山泉、有块田”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一部分人到乡村休闲康养、旅游度假,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也把乡村视为未来更具潜力的孵化器。市民下乡创新创业,就要抓住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三产融合。近年来,乡村民宿、体验式农家乐成为休闲旅游的新趋势,与大众的需求相比,乡村旅游还缺少高品质、有特色的创意农村旅游项目。生态资源和民俗传统的价值也逐渐被认可和重视,其背后的价值不断被挖掘、提升,以前村民眼中不值钱的土坯墙,换一种审美视角就可能成为“艺术品”,乡土资源被“赋值”,也激发了地方建设特色小镇的积极性,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小镇变得独具风格。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些新概念、新表述让人为之一振,更多资源要素配置将继续向“三农”倾斜,也给下乡创业者鼓足了信心。很多到村镇休闲养老、创新创业的市民更倾向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镇。换言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利好政策鼓励市民下乡的同时,也要逐步改善农村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让下乡的市民感觉舒适宜居。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积极寻求、搭建信息平台,让更多有意愿下乡的市民和有意向出租闲置房屋的农户无缝对接,让这种“你情我愿”、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不断推进升级。

  “市民下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创新尝试,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租赁协议的谈判和签订一般是由村委会负责,这就可能出现低价圈占农屋,反手高价转租的情况;市民在租赁、装修等方面都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如何保证农房租约有效执行,同时又保障大量农民返乡时有地方居住。充分保护双方利益,关注可能带来的土地制度与法律纠纷问题,进一步细化规则,是今后的工作方向。

  “市民下乡”政策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新选项。在国家战略方针指导下,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只有让农民尝到政策的甜果,才能行以致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