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都市农业的绿色之路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强 齐敬甲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几年来,宁波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市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都市绿色农业获得较大发展。

  都市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相继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百日行动、隐患再排查专项行动、“五查四治两打”专项行动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五大”行动等,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断引向深入。对不符合规划、不具备整改条件或经整改仍不能实现生态达标的畜禽养殖场坚决予以淘汰。2013年以来共关停各类畜禽养殖场(户)6897家。全市生猪存栏数从2013年末的119.84万头下调为2016年末的59.41万头,下调比例达50.4%。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巡查机制和线上防控平台,全市共落实网格化巡查责任人2062人,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巡查机制,对有畜禽养殖的99个乡镇、630个行政村实现了监管全覆盖。推动政府、主体、保险三方齐发力,率先在浙江省建成“1+5+170”的病死猪“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运行体系,即1个市级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厂,5个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170个收集点。同时,全面实施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有效杜绝了病死猪流入市场或随意抛置导致污染环境等现象的发生。

  推进农牧对接资源化利用。各区县(市)出台畜禽养殖“点对点、量对量”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一县一方案”,明确种养结合的总体目标、测算标准、主要路径及保障措施,为各地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方向。按照就地利用为先、异地利用兜底,资源化利用为先、无害化处理兜底的要求,在巩固优化“业主小循环”和“区域中循环”种养结合模式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县域大循环模式。宁海县立足谋划整县推进,通过中介服务组织将83家畜禽养殖场有机肥和沼液配送到3.4万亩消纳农田、5万亩蔬菜园和5.6万亩柑橘园,有效解决了农牧对接不畅的突出矛盾。科学布点、积极培育有机肥加工厂、沼液配送中心等服务主体,充分借助第三方技术力量,提高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和效率。目前宁波市已建成专业化有机肥加工厂18家,沼气服务站4个、沼液配送中心18个。

  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发展。2017年8月,宁波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绿色畜牧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市县两级联动,重新明确了全市禁(限)养区。引导和支持保留下来的规模养殖场改善设施装备,实施“三化”(洁化、绿化、美化)改造,打造一批“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美丽生态牧场。按照“一批美丽生态牧场、一批农牧结合示范园区、一批农牧结合服务组织,一条新型产业体系和一套有效运行机制”要求,积极开展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美丽生态牧场24家,到年底再创建30家,慈溪市将于2017年完成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

  推进种植业肥药污染治理。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减少肥药施用量,提升肥药使用效率。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县域测土施肥指标体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200多万亩,制定20多个主推肥料配方,惠及农户达35万户,建立示范方1100余个。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推广商品有机肥,实现有机养分替代,建立商品有机肥企业18家,推广商品有机肥40余万吨。组织推广“农药精准施药技术”和新型植保喷雾器械,以农药精准施药示范基地建设为手段,淘汰陈旧、“跑冒滴漏”严重的喷雾器,抓好新型喷雾器械的推广,促进喷雾器的更新换代。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共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面积615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150万亩次。全市减少化肥使用量8000余吨、农药使用量890吨。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宁波市政府文件印发《宁波市控制农村废气污染专项实施方案(2014-2017年)》《宁波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4-2017年)》,提出到2017年全市建立起秸秆露天禁烧的长效机制和秸秆多元化、产业化利用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在抓好鄞州区秸秆综合利用部级示范县的同时,对全市以秸秆为原料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总结了三个综合利用典型,并广泛推广。在继续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将秸秆离田进行产业化利用。通过四年的努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从2012年的80%,提高到2016年的90%以上。

  多举措创新推动都市农业绿色发展

  搞好宣传培训是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坚实基础。都市农业绿色发展除政府重视、积极引导外,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农场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他们是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宁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环保的绿色消费意识;同时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农业技术、模式、管理等的教育培训,营造农场及社会公众合力共建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抓好推广应用是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任何绿色生态技术模式都来源于特定区域和条件下的具体实践。在研究或引进一些绿色农业项目后,首先进行试验示范,然后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模式才能发挥其作用。农田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研究,为沿海地区都市农业绿色新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健全体制机制是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组织保证。宁波各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领导和技术组织,定期召开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农业绿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绿色农业发展的制度规定,各区县(市)均制订了生态农资仓库管理、生态农资购买与使用、生态田间管理、绿色农业绩效考核等制度规定。严格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具体到专人,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保证都市绿色农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完善政策体系是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保障。市人大、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建设生态文明行动、加快循环农业发展等文件;各区县(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养殖污染长效监管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等办法;2017年以来,还出台了“十三五”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等政策文件,构建并完善了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

  勇于改革创新是都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持续动力。勇于创新,以产业为动力拉动都市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天胜“四不用”农场(成功入选“2016年全国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探索出的“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海曙区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该社部分村民,自愿共同出资组成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产业化开发使都市绿色农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吸引当地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为沿海地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增加就业、稳定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农业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