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巡视员 胡永万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对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人才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准确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方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殷切期望,构成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本色特质和基本要求。只有懂农业,才能对农业有认同感,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我们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强农兴农的根本,把“一懂两爱”的要求贯穿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始终,让农业农村人才懂农业有担当,增强创业创新本领,争做现代农业的引领者;爱农村守初心,建设绿色美丽家园,争做振兴乡村的推动者;爱农民付真情,带头致富扶贫带富,争做农民增收的实践者,充分发挥好人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高端引领、分类开发,示范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一是突出高端引领。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加快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日新月异。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来引领,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来带动。因此,必须突出高端引领,下大力气发现、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对他们开展创新创业给予更宽松的环境、更有利的条件,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高层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二是注重分类开发。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量大面广,在人才队伍组成上,既有农业科研人才、农技推广人才,又有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还有越来越多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人才队伍结构上,既有国家队,也有田秀才,既有专家学者,也有能工巧匠。各类人才所处的环境不同,从事的领域各异,都有其各自的身份特点和成长规律。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不同类型农业农村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因此,必须坚持分类开发,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在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方式上采取差异化、针对性的措施,为各类农业农村人才成长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和更广阔的舞台。

  三是强化示范先行。农业部与中组部联合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探索出了“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11年累计举办示范培训班927期,培训各类农村带头人9万余人,以此带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践证明,这种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方式,是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因此,必须强化示范先行,围绕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式、丰富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带头人的示范培训与跟踪服务,从而带动各地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梯次推进、全面提升。

  四是坚持整体推进。人才培养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农村各类人才队伍相互影响、互促共进,人才队伍建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辅相成。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从科研到推广、从生产到经营、从管理到服务等方方面面的人才来引领、来支撑,不是单靠哪一支队伍就能胜任的,需要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因此,必须坚持整体推进,按照高端引领、强化基层、带动中间的构架,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造就“一懂两爱”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引领与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统筹抓好农业农村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农业科研人才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代表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核心竞争力。农业科研周期长、基础性工作多,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要根据农业科研规律设计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一是加大稳定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的作用,稳定支持重点领域科研人才潜心研究,积极争取设立新的农业科研人才支持专项。鼓励帮助科研人员多渠道争取竞争性科研项目支持,让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才。二是完善协同培养模式。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在重大命题研究、重要技术模式示范、长期性基础性科研布局等方面,健全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科研组织模式,带动全国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三是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产业发展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引导科研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总结提炼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经验,健全农业科研人才享受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新机制,建立更加体现人才价值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四是注重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激情和创新能力。要发挥“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等资助项目作用,加大对处于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崭露头角、潜力巨大的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多给他们提供平台和支持,激发创新潜力,发挥最大潜能。

  建设扎根服务基层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农技推广人才是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开展生产服务的骨干力量,在科技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要顺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的新形势,继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以农业产业需要、农民群众满意为评价基准,完善基层农技服务政策,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与经营性技术服务队伍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一是加大公益性队伍建设力度。拓宽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渠道,解决好知识更新跟不上需要的难题。通过补充一批、培训一批、学历提升一批的方式,保持公益性农技推广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实施农技服务特聘计划。二是创新基层农技服务机制。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院校、农业示范园区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探索实施农技服务特聘计划,壮大农技服务人员队伍。三是营造农技推广良好环境。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农技推广研究员(农业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并向基层一线倾斜,吸引和激励广大农技推广人才扎根农村开展服务。大力开展“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宣传弘扬不畏艰苦、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务实重干、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继续发挥“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资助项目的作用,树立正确导向。

  培养善于致富带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力量,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骨干。无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轮训,还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示范培训,都是培养造就“一懂两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快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及骨干农民为重点,创新培育机制,强化能力素质培训、生产经营服务、产业政策扶持等,帮助职业农民快速成长。二是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机制。谋划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带头人示范培训行动,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经费渠道改革试点,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实行部司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所在县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全覆盖。加强培训导师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材开发和优秀教材推介力度,改进学员选调和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内容和模式创新,把培训内容与培训基地的教学资源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启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之家”学习平台,不断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三是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扶智行动”。深入实施定点扶贫和联系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轮训计划,针对贵州毕节、武陵山区、四川阿坝、大兴安岭南麓等地区,每年遴选培训3500名左右产业发展带头人。继续实施环京津贫困地区万名脱贫带头人三年培育行动,每年培训约1000名贫困村带头人。四是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途径。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为农村培养一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以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蓄水池”作用。发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表彰和“全国十佳农民”“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等资助项目的作用,激励引导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开发富有工匠精神的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农业技能人才是农业农村生产服务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探索建立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弘扬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农业技能人才大军。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促进技能开发与农民培训紧密结合,依托行业重大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发挥技能开发在规范化培训、权威性评价中的作用,确保农民培训的方式方法可复制、效果可检验,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二是加大新兴职业开发力度。紧贴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加大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子商务师等新兴职业开发力度,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完善职业资格认定与技能提升。严格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有关要求,实施好4项 9个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进一步规范提升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认定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大力提高技能人才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营造学技能、用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

  壮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农村人才的生力军。汪洋副总理强调,“双新双创”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来源的有效渠道,可以促进更多的人才流向农业农村,还能带动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带动城市的管理、科技、资金等要素向农村加速流动,充分激发其聪明才智,在广袤农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农村“双创”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各类农村人才培训渠道大力开展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训行动,全面提升他们的生产经营、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力争到2020年培训农村双创人才1000万人次。二是加强双创导师队伍建设。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发现、培育、壮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快速成长。三是营造农村创业创新良好环境。积极推动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村创业创新人员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转变。支持开展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更好地激发农村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健全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机制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人才管理、支持、服务的体制机制,调动广大农业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

  一是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通盘考虑。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落实“管行业就要管行业人才”的理念,做到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推动形成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系统上下协调联动,各类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培养支持。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出台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符合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支持机制,广泛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要把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评价体系,将新增农业财政支持投入重点向“绿箱”政策转变,推动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训投入,帮助扶持广大农业农村人才安心开展创新创业。

  三是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人才自身全面发展需要,着力加强人才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要弘扬劳模精神,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遴选资助和表彰奖励力度,树立先进典型,传播重视农业、尊重人才的正能量。要坚持“干说并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手段,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