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水青山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冉 宋成军 冯晶 字号:【

  近几年来,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国广大西南丘陵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贫困矛盾突出,怎样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培育农业新的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积极探索,充分挖掘其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探索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其经验对于我国其他丘陵山区推动农业发展具有可借鉴意义。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

  挖掘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文化特色优势。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其自然资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地形以西南丘陵山地为主,不适宜发展大规模粮食种植。凤冈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森林覆盖面积66%。土地面积18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74万亩。山地比重大,坡耕地多,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地势高低悬殊、耕地分散,规模小,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基础。凤冈县处于世界公认的北纬30度左右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年均气温15.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270天,适宜种植水稻、油菜、辣椒等作物,尤其适合种植茶叶。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土壤富含锌硒元素。由于历史上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凤冈县环境未受到污染,享有中国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等多项殊荣。具有良好的水质土壤基础条件,经检测,凤冈县土壤中富含锌和硒元素,土壤环境和质量可贵。四是属于传统红色旅游区,有发展旅游的传统和区位优势。遵义是我国最重要的红色旅游区,凤冈名城距离遵义86公里,距离遵义新舟机场70公里,距离省会贵阳220公里,重庆334公里,拥有“三高一铁一码头”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融入遵义、贵阳、重庆“123”小时经济圈。凤冈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生态优美、气候宜人,适宜发展旅游业。

  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绿色有机农业。贵州省基于本省自然条件和特点,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确定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总体思路。凤冈县在全省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总体规划下,基于本县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本着充分发挥其已有生态环境优势的思路,将发展山地特色绿色有机农业确定为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使绿水青山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点、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近几年,凤冈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将绿色有机茶产业、生态草食畜牧业、休闲观光农业确立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努力实现全县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的“双有机”发展规划和目标。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贵州省以湄潭县、凤冈县等国家和省级农村产业融合试点为抓手,打造了10个总产值40亿元以上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园区。凤冈县在绿色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发展,全县茶园总面积50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234家,省内外开设“凤冈锌硒茶”专卖店245家,设立产品销售专柜2870个,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60个,茶区拥有茶庄68家。

  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凤冈县充分挖掘地方的自然、人文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出“将茶区变成景区,将农区变成园区”的口号,全力打造田坝生态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太极生态养生园和玛瑙山茶旅景区,建成“东有龙井,西有凤冈”拉幕会场1座,修建茶海之心景区栈道56公里,建设集特色茶文化和茶艺术为一体的综合展览馆1栋,积极开展春茶开采节、县内旅游景区“五一”“十一”和中秋节品茗活动。茶旅景区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茶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凤冈因茶脱贫农户达到1.5万户,茶农人均收入比未种茶前平均增收1500~2000元,有效推动了产业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品牌化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逐步推进产业发展。凤冈县产业发展按照首先规模化、伴随标准化、最后品牌化的实现路径,从2003年开始,每年以3~5万亩速度推进茶园基地建设,十几年间茶园面积从最初不足3万亩快速发展至50万亩,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排名均进入贵州省前列。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逐步推进茶叶生产标准化,完善农业投入品使用、质量安全管理追溯检测、生产技术规程等方面制度标准。

  注重品牌规划与建设,大力开展农产品营销工作。一是积极包装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全方位积极打造“凤冈锌硒茶”区域公共品牌,将其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贵州三大名茶”“贵州十大名茶”等称号,2016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凤冈锌硒茶”品牌价值达11.86亿元,全国排名第51位。二是积极开展活动营销和参加展会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凤冈锌硒茶”亮相2015年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累计获得各种博览会奖项76个(其中金奖57个,银奖19个)。成功举办“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凤茶进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活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宣传展会,在北京开设凤冈县农产品品牌宣传专展等。

  大力推广农业绿色高效生产方式

  布局发展高山立体农业。凤冈县立足地理资源气候条件,基于合理生态环境承载,促进共生耦合发展,努力挖掘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布局,创新生态循环高效生产模式。充分利用山区垂直气候资源,实施“山顶戴帽子(种树)、山间缠带子(种茶)、山地种稻子(水稻)”。大力推广林经间作模式,例如桂茶套种。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涵养水土,又充分挖掘了丘陵山区的农业生产潜力,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亩均收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凤冈县总结了许多环境友好、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包括茶(林、果、蔬)-沼-牛(猪)循环模式,以种定养、种养平衡;“稻+”工程,实行稻田养鱼(虾、蟹);“林草畜”结合模式,努力挖掘南方草地资源潜力。调研的朝阳茶业公司的“茶-草-沼-牛”生产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种定养、生态循环、充分挖掘南方草山草坡资源潜力的理念,公司创建之初以种植茶业为主,后为了发展绿色茶产业、获得充足的有机肥料,在茶山的山顶建肉牛养殖场并兴建沼气工程,利用山地的地形优势,将牛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引流灌溉茶园,沼渣生产有机肥,产生的沼气对整个生产园区的生产生活进行供热。近两年开始,在茶树下试验牧草种植,牧草收割后饲养肉牛,有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统筹协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从上到下统一绿色发展的思想认识。政府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认识到,不能仅仅依靠制度规章约束和环保执法监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参与主体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主动性,高度重视对企业、农户等参与主体的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在凤冈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深植入到种养农户和相关企业的观念中,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对“三品一标”品牌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休闲农旅发展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深刻认识是凤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努力夯实生态水土环境这个根本基础。各级政府部门深刻认识到贵州已有的良好生态水土环境是保障农产品品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条件。确立了以水土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为根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全方位努力夯实这一基础。认真落实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强化农作物病虫监测和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计划,通过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来提高土壤有机质,耕地土壤地力综合提高0.1个等级。强化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的能源化、肥料化应用,充分利用山地丘陵地带的粪便消纳优势,推广适应当地气候资源特点的“牛-沼-茶(果、蔬、林)”种养结合模式。目前正抓紧制定出台促进有机肥使用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2016年,凤冈县共创建10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优先开展农民最急需、最迫切、制约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户“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垃圾收集处理、污水处理、便民设施和照明设施等。

  构建统筹协调推进组织机制,形成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局面。一是整合涉农部门构建统筹协调机制。调研的凤冈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着力解决多部门执法问题,将市场管理局和农牧局执法队伍进行整合。在永安镇田坝村试点建设茶叶“五级防控”(茶叶企业和合作社为一级网络,村民组为二级网络,村委会为三级网络,乡镇为四级网络、县直相关部门为五级网络)网络化管理架构。二是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创建。注重发挥农户、合作社、村集体、涉农企业等各类主体积极性,在绿色茶业、肉牛、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农村垃圾处理,秸秆处理过程中都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尤其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目前,凤冈绿色茶产业拥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龙头企业44家。

  多渠道整合涉农项目财政资金,创新金融信贷支农机制。一方面,整合农业生产相关、美丽乡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水利、河道治理等相关涉农资金,对重点规划乡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另一方面,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将其支持对象调整为开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种植的经营主体。此外,创新金融信贷支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贵州省级层面成立了由政府、银行共同出资成立的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区县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相关企业借贷资金提供担保。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积极协调保险机构,将地方特色的茶叶种植纳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建立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实施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建立包含生产、加工、销售、品牌认证及使用全产业链的制度标准体系。生产方面,建立和完善园区农业投入品目录和登记管理制度,出台凤冈县“九制”农药管理办法(培训上岗制、守法保证制、连锁加盟制、执照管理制、市场准入制、购销台账制、强化服务制、定期检测制、农药经营管理考核制)。加工方面有《凤冈有机茶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规程》《凤冈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管理实施细则》;销售方面出台《凤冈锌硒茶专卖店门头统一标准》,注重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和维护。品牌认证及使用方面,出台《凤冈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五统一”管理办法》《凤冈县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凤冈县锌硒绿茶地方标准》等。二是政策支持向绿色主体大力倾斜。凤冈县政府明确了根据企业获得的认证级别来确定项目扶持的力度,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力度由高到低是获得“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无公害”认证的主体。

  (作者单位:李冉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宋成军 冯晶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璟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