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底的贫困人口45.3万人到2016年底的8.1万人;从贫困发生率41%下降到7.3%。数据有力见证了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绩。
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6个旗县市,其中5个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为自治区级贫困县,是内蒙古最为贫困的地区,是打赢大兴安岭南麓片区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近年来,兴安盟把产业扶贫作为最有效、最可持续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到产业扶贫全覆盖,将脱贫措施、扶贫项目选择权全部交给贫困户,切实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脱贫攻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菜单式”扶贫
政府定菜单、贫困户点菜
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农民包铁桩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户,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然而,乌兰浩特市为贫困户提供的脱贫产业菜单,让这个家庭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包铁桩在自家后院盖起一座200平方米的标准暖棚种植蔬菜。靠着父女俩勤奋劳作,小菜园里黄瓜、豆角、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干劲儿十足的包铁桩又搭起鸡舍,购买了鸡雏,开始尝试养殖业。去年年底一算账,包铁桩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档立卡时不足2000元增至1.6万多元。
“菜单式”扶贫模式,就是政府制定菜单、由贫困户点菜、帮扶部门提供配菜、政府买单的扶贫方式。通过整合“三到村三到户”等扶贫项目资金,乌市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贫困户实际需求制定了27项产业发展目录,也就是27道“菜”。贫困户按照目录选择脱贫产业,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投资先建,政府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个贫困人口最高1.5万元的补助资金。
哈日础鲁嘎查贫困户翠萍,拿着去年卖木耳的1.6万元,数了又数。“我今年要养1万棒黑木耳,政府扶持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脱贫。”说这番话,翠萍有些动情。今年哈日础鲁嘎查将带动80户贫困户脱贫,这生财的木耳菌棒,将以每棒1.6元的价格出售给贫困户,每人3000棒,政府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资金每袋补助1元,贫困户自筹0.6元。按每个菌棒最低收入3块钱计算,每个贫困户都能稳稳脱贫。
兴安盟“菜单式”扶贫模式主要是针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较强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菜单式”扶贫,不仅提高了贫困户的参与度,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而且实现了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扶贫措施和扶贫成效的精准。
多点发力 增强新型经营主体的拉动能力
自主发展能力差是兴安盟贫困户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让广大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很大程度上需要对贫困群众扶一把、拉一把。为此,兴安盟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规模、市场和组织优势,借助新型经营主体的拉动能力,调动贫困户参与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
“今天领取到了1000元的分红,加上签订合同时分红的1000元,现在已经得到2000元了。”突泉县宝石镇宝石村村民李宝森说。
天兴奶牛养殖有限公司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将企业的发展与贫困农民的增收有效结合在一起。为充分运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天兴公司采取化零为整,聚力造势的方式,科学使用国家的扶贫贷款,企业出抵押物为贫困户担保,为每个贫困户贷款3万元,这3万元贫困户以股金的形式入股天兴奶牛养殖有限公司用于流转,公司在贫困户入股后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立即分红给每户贫困户1000元的红利。此后,公司按每月166元的标准为贫困户发放生活补贴。贫困户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均由天兴公司全部承担。
从2016年起步,到目前为止,共有突泉的四个乡镇1050户贫困户签订了此项协议。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这1050户贫困户带来3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不断健全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出台了《促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厂房代建、基金注入、融资担保等措施,支持企业更新设备、技术改造和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如今,荷马糖业、安达牧业、蒙羊牧业等68家扶贫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运用“公司+农牧户”“合作社+农牧民”多点发力模式,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投入到龙头企业。目前,科右中旗6家龙头企业与4000户农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万人增收致富,计划实现8000人脱贫。
同时,培育能人大户服务带动,启动实施了“133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乡土人才3000名,带动了1万多名脱贫致富能手。培育家庭农牧场示范带动,规范家庭农牧场认定管理,强化指导服务、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认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家庭农牧场213家。培育合作社组织带动,启动实施了“千村千社示范工程”,引导规范合作社1000个,实现“一村一社一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增收。
据介绍,2016年兴安盟整合各类资金17.2亿元,集中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十三五”时期,争取金融扶贫贷款80亿元,为产业扶贫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有效提高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兴安盟各类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经营了全盟1/3的耕地,带动了全盟2/3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以基地为抓手,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脱贫战场上的又一利剑。兴安盟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水稻、百万亩薯菜、百万亩油料、百万亩甜菜的“四个一”农产品原料基地和百万口生猪、百万头肉牛、千万只肉羊、1亿只禽类的“双百千亿”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工程。一批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建立,带动农牧户突破25万户,其中带动贫困户3.5万户。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从以前的贫困村变成目前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正是通过发展产业做到的。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累计流转全村及周边土地2100亩,进行产业结构大调整,今年种植甜叶菊1.1万亩、水稻7000亩、试种旱作水稻2000亩、甜菜1000亩。群众通过土地等多种方式入股实现了多次分红,目前全村人均收入3.5万元,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兴安盟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围绕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带领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