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吆喝、农民卖货。从2009年开始,农博会开始成为山西“三农”战线上的一件盛事,成为省会太原市民的一个节日。
一届接着一届,政府主办、市场操办的山西农博会从无到有,从区域性到国际化,已经成为山西会展经济中的三大品牌之一,也见证了山西特色农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多年习惯卖煤不吆喝的山西人,如今开始熟练利用会展经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政府搭了一个台子
2008年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之后,过没有煤的日子,成为多数山西人必须面临的选择。
“黑色转型绿色”“产品转型品牌”,依靠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吸收闲余劳动力和资本,打造特色农业大省,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又一选项。
从2009年起,山西各级政府不惜财力,大规模、多形式组织和举办展会帮助农民展销推介农副产品,成为山西农产品独特的营销模式。省级层面,一年山西、一年北京的农博会也已成为一种惯例。
第一届农博会的首次亮相,就惊艳了山西,影响了全国。展会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反响强烈。7天总计观展人数达22万人次,参会企业共计1429家,涉及23个省市区及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国外和港、台地区企业共39家,外省企业92家,省内企业1198家。参展参会人数达11850多人,其中省内8720多人,省外2890多人,境外地区240多人。
首届农博会为山西农博会定下了基调,以特色冠名,以特色办展,主打特色牌。展会创意是特色的,展销产品是特色的。
从第二届起,农博会开始在山西煤炭交易中心举办,突出了交易和招商引资,重点邀请了国内外大的投资商、客商参展;一些活动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吸收龙头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承办了部分活动。
此届农博会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农民能做好的政府不包办,市场能调节的政府不干涉,企业有作为的政府不代替。对于农民渴望、市场失灵、企业力所不及的事情,政府的作用就是给三者搭建沟通的平台,编织三者对接的纽带。构建平台,编织纽带,举办特色农博会是政府应该做的一件实事好事,由此,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经过四届的发展,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平台定位越来越清晰。
农博会成为山西农业交流合作的舞台。来自省内外的1100多家企业亮相第四届农博会。展会期间,共接待群众参展15万人次,各市组织了乡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以及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两万多人集体观展。展会现场销售产品1200余万元,现场达成合作贸易15.3亿元。
农博会成为山西各地市发展特色农业比学赶超的舞台。山西省农行、农发行等6家企业签订贷款协议,现场签约额21亿元。山西证券、太平洋证券等9家企业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帮助企业股改、培训、运作上市。
农博会搭建了政、证、银、企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山西省内19家银行、13家证券公司、3家基金公司代表和50多家重点农业企业代表,以及各市农业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了金融授信政策和企业融资渠道。山西省农业厅推介了171个信贷项目。山西省金融办、农发行、农行、农信社介绍了涉农信贷政策。山西证券、山西信托、省股权交易中心介绍了农企上市融资政策及办理程序。
从特色农产品到新产业新业态,农博会与时俱进,展现了各地市、各企业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新探索和新研发,成了山西农业结构优化再优化的一个擂台。
市场唱了一出好戏
山西省在举办农博会之初就注重市场元素的植入,以此预防政府陷入自娱自乐误区,造成官员用力干,企业不买账,农民袖手看的局面。
市场元素在后来几届会展中,越来越浓墨重彩。第三届农博会全省11个市的200多家企业精心谋划,先后亮出山西“杂粮王国”“果菜基地”“生态牧场”“酒乡醋都”四张名片,推出山西杂粮、山西陈醋、山西核桃、雁门肥羊、吕梁红枣、太行小米、晋南苹果、平遥牛肉八大区域品牌,同时围绕自身农产品特色和地理优势,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品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
太原市举办“健康随醋而生”主题推介活动,大同市举办“梦寻塞上水乡,作客休闲广灵”主题推介活动,吕梁市举办“8+2”特色产业推介会,晋中市举办了“千朝农谷——航母式休闲农业”主题宣传活动,长治市举办“沁州黄小米文化节”,运城市举办“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主题推介活动,朔州、阳泉、忻州、晋城、临汾也都举办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这些蕴涵黄土地文化元素的营销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眼球。很多龙头企业主办和承办了自己所在地市的推介活动。
2010年山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10亿元,比2009年增长36%。2016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0亿元。
2017年上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预计全年可完成1610亿元的预定目标。
这组数据表明,山西省探索的政府吆喝农民卖货的模式有助于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的营销格局形成,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农民的营销能力。
政府着力向企业发力实现了软着陆,营销山西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在农博会的引擎下,打造品牌和建立营销渠道,成为山西农业龙头企业的自觉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龙头企业以杂粮、红枣、核桃、黑枸杞、沙棘、紫苏等为原料已经累计开发出了40多个系列数百个品种产品。
市民零距离推推磨子、摸摸碾子、看看大戏、闻闻醋香、喝喝米粥、品品枣甜,你不得不感叹,山西农产品不再需要提篮小卖、摆摊叫卖,而是定位准确、具有文化符号的特色农业精品。
政府吆喝,农民卖货的山西农博会办展模式不仅吆喝鼓了农民的腰包,也吆喝来资本向农业的转移,迎来了山西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加速发展。
山西的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区域布局和种养结构更趋合理,今年上半年,杂粮、鲜干果、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2%,两年提高5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0多亿元,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
今年9月16日-20日,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太原开展。主要由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展区、山西中药材“三新”展区、“一带一路”国际及省外农业展区、现代农业新型农机装备展区等11大板块组成,有16大类6700余种产品汇聚一堂,集中在山西农博会上展销和贸易洽谈。农博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3个,项目总投资额965.5亿元,签约额871.2亿元;特色农产品贸易签约项目884个,签约额135.9亿元。
这些变化表明,农博会这一会展经济的品牌,更加突出了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创新办会机制,大做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和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文章,国际化盛会的味道越来越浓;坚持了走市场化的路子,以企业为主导来举办农博会,不断突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山西农博会跻身中国农业会展的一线品牌,离广大群众普遍认可的金字招牌的距离越来越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