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张家口蔚县农村有这样一句话,你可能不认识书记、乡长,但一定认识赵帅。
见到赵帅时,他刚从蔚县石家庄村农民张晓峰家回来,一身休闲装,清瘦、朴实,实在像个农民。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30年的技术干部,蔚县农牧局环保站站长赵帅常年摸爬滚打在田地里,平均每年下乡时间有200多天。他的农业笔记有300多万字,推广农业成果36项,促农增收亿元以上。他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技推广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农民随叫随到的“110”
“咱是农民的儿子,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咱的天职。”农民出身的赵帅,对农民有着很深的感情。
蔚县的农民说:“赵工是我们随叫随到的 ‘110’!”
不论是阴雨霏霏,还是烈日炎炎,30年来,赵帅坚持把农村实践、农户示范、田间试验当作最好课堂;坚持带着自己厚厚的“农业日记”、农技影碟,走村户,转地头,走遍了蔚县的南北两山、东西半坡和河川区的沟沟壑壑。
2009年的一天,一次意外伤害,赵帅做了脚筋修接手术。手术后第十天,暖泉、下宫村一代西红柿莫名发生卷叶、干枯,农民找到赵帅,赵帅忍着疼痛,拄着双拐,在大棚里做指导,下午回家后整个脚肿得像馒头一样。那天早七点出发晚七点回来,看到大馒头一样的肿脚,八十岁高龄的父亲只说了一句话:“你呀,真不让我省心。”
这样的事,在他的工作中,已经习以为常。
2007年7月下旬的一天,赵帅下班正准备回家,突然接到西合营镇苗寨村农民杨建新打来电话,那时已是下午6时,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他家的三十多亩辣椒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叶片发黄,并且开始落叶。赵帅当即骑上摩托车赶过去进行了现场察看,并帮老杨分析查明了辣椒叶片发黄脱落的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过了两天,得知老杨的辣椒长势又恢复赵帅的心情才彻底放松下来。
2012年冬,蔚县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罕见暴雪,全县400多个蔬菜大棚不同程度受损。为了掌握一手资料,赵帅每天待在温室大棚观察、记录、指导,甚至春节都是在大棚里过的,及时撰写了 “冰雪灾害对温室生产的影响与抗灾对策”,有的放矢指导了抗灾自救。
赵帅先后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560余次,编发技术资料6万多份,受益农民达20余万人次;他的手机里存着300多个农民的手机号码,一年接触的农民有1.1万多人。
农业技术的“万事通”
从1987年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到2004年自学完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农业推广专业全部课程,赵帅在农技岗位上潜心钻研、孜孜不倦。他撰写的《谈谈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如何建造薄膜日光温室》等26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家权威刊物上发表;他参研的“马铃薯提质增效技术”成果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杂交谷子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他主持或参与编写的《退耕还林农民培训教材》等多本著作被国内多家出版社出版。
农技人员在农村指导技术,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都是家常便饭。
七里河村赵廷玉种植温室多年,2010年秋季他拔除了大杏开始种植番茄;2011年4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同村和他同时育苗、同种一个品种、同时种植的温室里,番茄苗株高长到了1.2~1.3米,他自己温室里的番茄苗株高只有40~50cm,于是他找寻了蔚县的蔬菜技术人员,问询了许多农资经销店,但都不见效果;最后他慕名找到了赵帅,赵帅了解情况后,大胆创新,采用了冲施与叶面喷施微生物酵素菌肥相结合的方法,效果相当显著。十天后彻底解决了番茄苗不长的现象。赵廷玉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
“庄稼,对农民来说就是一切,他们都不愿也不敢冒险,而你所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农民群众为什么要接受?所以一名合格的农技人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推广技巧。”赵帅说。三十多年来,对于农民群众的期待和渴望赵帅始终不敢懈怠。
2012年代王城镇石家庄村建起春秋棚一百多个,村里请来了赵帅作为技术指导、市场顾问,几经筛选,最终选出了金惠13牛角椒品种。刚一上市场就被抢光,大棚平均亩产7000~8500千克,收入2.1万~3万元。
三十多年来,赵帅把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蔚县的农民,让农民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推广的脱毒马铃薯提质增效技术,在全市推广50万亩,农民增加收入1600万元;推广的无公害蔬菜面积12.8万亩,农民增收1.28亿元;使用粮食新品种,增产粮食3000万斤,增收1500万元。
信得过的“金招牌”
“7月份气温经常到达30℃以上,‘三伏’天农田地里酷热难耐,在瓜菜生长旺季,无论走到哪个村子,赵工都会被农民围得严严实实。我们就相信赵工这个金招牌。”说起赵帅,张晓峰满是佩服。
“今年我家的豆角用上了微生物肥,外观品质都特别好,长得又长又直,市场上都特别少见,今年最高时卖到了5元钱一斤。这都多亏了赵工给俺的指导。”捧着自家大棚刚摘下来的新鲜豆角,张晓峰乐开了花。
农谚说“时节到来一阵风,抢收抢种不放松”,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到了紧张的农忙季节,赵帅和同事们几乎天天都奔忙于田间地头,解决各种农业技术难题,中午顾不上吃饭,有时啃口辣椒、西红柿充饥。
由于技术过硬,平易近人,农民都十分信任他。“赵工待人真诚热情,从不摆架子、讲条件,我们遇到技术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赵廷玉说。
为方便群众联系,赵帅给每户指导的农民都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号,还专门建起了微信群,每年他接待咨询人员达300多人次。他务实的作风赢得大家的口碑,他被蔚县农民称为最接地气的技术推广专家。
三十年的积累和沉淀,赵帅从一个书呆子变成了一个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密密麻麻记载的60多本工作笔记以及6个U盘近100万文字见证了他曾经奋斗过的足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