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是否该有一个贫困生的样子?这成了近日高校学生争论的新焦点。不少高校教师表示,日常消费的确是筛选贫困生的重要参照指标,也是相对公平的方式。但是,即使有种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也很难以完全客观透明的量化指标进行测量。
有的学生有着贫困生的身份,领着困难补助,但浑身名牌,用着价格不菲的电子产品,或有其他高消费行为,这种现象确实有点“违和”,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在这些“贫困生”中,不排除有虚报贫困、冒领补助者,但也有一些贫困生是名副其实的,只是他们的消费理念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贫困生在获得贫困补助后通过兼职、打工、奖学金等途径获得了更多收入,或者是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了,但动态的变化不影响他们在某一时间段曾经经历过的静态贫困——比如,在学校评定贫困生时期,学生家庭正处于贫困期。如果仅仅凭借高消费问题就对贫困生一票否决,肯定会误伤一部分真正贫困学生。
多年来,贫困生的评定一直是令很多学校头疼的一个难题,各学校在评定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让学生们上台演讲晒贫困、比拼贫困,有的让同学们投票选举,有的针对食堂就餐等设定参评标准,有的让学生从户籍地开具贫困证明,有的调查学生的家庭状况……这些方法尽管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都有局限性,都在评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上有不足,都引发了质疑和争议。
笔者以为,评定贫困生涉及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综合了解情况,需要综合考量,不能仅凭借某些少量的信息就下结论。实际上,现在民政部门和基层政府在评定低保户的工作中已经摸索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标准和办法。比如,通过多种渠道查询、了解申请人或低保户的存款余额、股票账户、房产、车辆、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信息,并给住房、存款、车辆、收入等主要条件设定门槛,既有单项否决,也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建立了能进能出的动态低保机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按程序进行清理。学校评定贫困生和民政部门评定低保户有很多相同之处,学校完全可以借鉴民政部门的经验,共享民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学校有越来越多的条件与机会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与评定贫困生有关的学生信息,而基于这些信息评定和动态管理贫困生,必将更加精确,更符合实际,更公平公正。
(河北省滦南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