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广东省茂名市坚持“市场带动、政府推动”双轮发展策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调结构 保障好农产品有效供给
茂名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年总产量超900万吨,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茂名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大力调整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切实改变现阶段农业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局面。一是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大力推广和普及新品种,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竹木、畜牧、水产六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蚕桑、南药、油料、糖蔗四个区域特色产业,将分散的小规模产区向跨区域集中连片发展转变,促进农业板块基地专业化。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和地区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农业企业集中,优势农业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推动企业集群集聚。目前,茂名已逐步形成了沿海以水产、海产品加工为主,中部以水果加工为主,山区以竹木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发展区域。
创品牌 解决好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
当前,农产品存在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并不是绝对的过剩,只是相对的过剩。说到底就是品牌建设问题。品牌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一个产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茂名在品牌创建方面,不仅把好生产关,而且更加注重品牌的管理塑造和营销模式的创新。一是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质量是品牌创建生命线。近年来,茂名着力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应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大力推广“肥药双控”“肥水一体化”和标准化生产等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二是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茂名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选择一批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放心食品名牌工程”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等措施,建立健全了投入品管理、基地环境管理、仓库管理、产品管理等制度,按A级绿色食品标准,对生产示范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要求进行全面改造,并以点带面,把千家万户的农产品生产联结起来,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覆盖面。同时,以“信誉通”食品备案信息系统为依托,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采用电子化台账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全程监控,扣紧舌尖上的安全阀。三是构建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农产品营销体系,打造著名品牌。农产品市场营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动点和联结点,抓住了这个关键,就掌握了主动权。根据茂名农产品品牌现状,将有实力、有商标、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企业整合为统一品牌,进行统一宣传、统一规划、统一营销,成功打造了化州橘红、水东芥菜、信宜三华李等一大批区域品牌。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地或大中城市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开设超市专卖区、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等,推进农超对接、直营直供。目前,全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国设立农产品销售网点3000多个,参与经营的流通企业、合作组织260家,其中购销企业84家,产销一条龙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年总销售额135.5亿元经济促进农产品销售。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推介、博览会等活动,借力会展,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和用途,在产品的分拣、包装、销售等环节上进行差异化销售,以满足各类消费的个性需求。
促转型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和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一是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化效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茂名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加快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0060个,带动50多万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近年来,茂名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载体和抓手,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把农业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提高农业的产业体系效应。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350亿元,市级以上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53家,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立足现有社会化服务基础,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围绕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专业化规模服务,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科技化、管理科学化转变,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8.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70%。四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鼓励和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研究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高新产品。
建机制 解决好农业生产投资运营问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解决好“去杠杆化”问题。而所谓的“杠杆化”指的就是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这表面上看起来是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本质上是行业的资金、资源、生产率等要素重新调整和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当前,主要抓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农村集体产权、“三资平台”建设等农业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修缮和创新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关系,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益高的部门集聚,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目前,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3091亩,流转入农户的面积98748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32093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7449亩,流转入其他主体面积26601亩。二是加强农业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努力扩大各类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贷款规模。探索开展了“政银保”农业发展贷款贴息,加强了金融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既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也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健康优质投融资渠道的同时,积极构建健全的金融市场风险定价机制。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