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周边的刘庄、郑庄等几个村,原本将土地流转给了一家企业,可今年这个企业拿不出地租,想退地,群众又不同意,现在镇领导正发愁呢。”前不久,河北省南和县西三关村种粮大户王密枝告诉记者,这家外地的企业,当时拿着流转土地合同去找资金,但没成功,导致支付不起下季地租。而拿不到地租的农民反过来不让这家企业收上季的作物,镇里多次协调,目前还没有结果。
记得还在去年,邢台市柏乡曾发生一起合作社退地现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记者曾以“步子太大闪了腰”作过报道。这在规模种植风头正劲的当时仿佛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然而,过了一年的时间,此类现象不消反长。一些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迫于市场的压力难以承受,使得毁约退地现象开始漫延。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不少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来说,经历着或主动或被动的调结构、转方式,从当初豪情万丈地肆意扩张,到现在受市场行情影响逐步缩减,单从经济规律角度看,也许是回归理性的表现。
利润缩减让退地成为无奈的选择
王密枝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流转了周边乡亲的4300亩土地。就在两个月前,他按每亩500元的价格支付了下一季度的地租。相比2014年每亩600元的租金,每亩减少了100元,总共少支付了40多万元。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感觉,相反,算算成本和收入,心头的压力更大了。
其实王密枝也有退地的打算,只是当时签了13年的合同,而他又是当地人,乡里乡亲的,想退不好退。镇领导也跟他谈过,让他要坚持下去。
说句坚持容易,真正经营起来却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前年秋收,王密枝收获了2000吨玉米,这么多的玉米没处存放,赶上当时连续多日阴天,最后只好降价卖掉,带轴每斤只卖到了5毛钱,算起来损失高达150万以上。“前年这个时候,根本没时间接受采访,正发愁呢。”
“挣不到钱,负担不起地租,周边村很多流转的土地都退了。”南和县农飞农作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献辉告诉记者,大部分是因为规模过大造成综合成本过高以致难以盈利。
李献辉分析,规模种植有利于使用大型机械、推广新技术、节省农资成本等,但这些都难以化解管理粗放和市场行情带来的风险。“规模大了,风险就上来了。”保定市徐水区忠惠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马海涛也有着同样的看法,“小农户的经营方式,‘船小好掉头’。而我们这么大的规模,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就更大,尤其是市场风险。”
忠惠合作社流转土地最高时达到上万亩,并组建公司在新三板上了市。整个徐水区在“忠惠”的带动下,土地开始大规模流转,地租从刚开始每亩600元涨到现在1000元。社员土地本金日益成为“忠惠”一项沉重的负担。
去年玉米价格下调,忠惠合作社亏损高达400多万元。这对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的种植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加上自然干旱导致成本上涨及部分管理问题,使得“忠惠”的经营运转雪上加霜,合作社已是步履维艰。
就像前年柏乡的退地事件一样,明明是可以传为美谈的一次土地流转典范,到最后却失败了,对投资合作社以及这个项目的投资企业——河北九道食品科技集团而言,不啻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总部位于石家庄市的九道集团公司主打水果片系列,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13年6月开始在柏乡县建设生产基地,至今已投入近5亿元。之所以成立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7000亩土地,很大程度上正是作为这个生产基地的原料供应链条。
对于以蔬菜水果为主要原料的九道集团来说,初衷是很美好的——自己租地、自己管理,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品质。然而,原本按期完工的3000平方米的生产线,却因为天然气未能按时接通,不能正常生产,而适逢鲜菜市场价格偏低,加上其他原因,导致了收获的萝卜、菠菜入不敷出,造成了亏损。据智农合作社理事长高月安介绍,“在不计算回报、既得利益的情况下,企业总投资达4000余万元。至于具体的亏损数额还没有得出,但肯定是亏损。”
流转大户各具特色的“自我救赎”
尽管面临着巨大压力,王密枝流转的4300亩土地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缩减。实际上,并不是王密枝有高超的种植技术或管理能力,而是他有自己的化解之道。
除了流转土地当“地主”,王密枝另一个主产业是面粉厂。他的面粉厂敞开生产的话一天可消耗小麦200吨,一年就是7万多吨,也就是可消化掉14万亩的小麦。自己种自己用,左口袋出右口袋进,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而谈到玉米行情,因为有了前年的遭遇,他去年下定决心上马一套烘干塔设备,配套下来花了将近300万。“这钱花得值,否则的话还是没法弄,不烘干还得坏。”王密枝说,去年不但不用降价卖,而且还对外加工挣了一笔加工费。
不仅如此,王密枝去年还拿出1000亩土地以套作形式种植了储备林,包括法桐、国槐、白蜡等品种。“树苗10元/株,5年后60元/株,每亩70株,保守计算每亩效益可达7万元。”王密枝告诉记者。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王密枝的设想在保定市容城县得到了印证。“这是我们绿硕合作社5500多亩的薄皮核桃种植园区,今年就能挂果,从明年起将逐渐进入丰产期,预计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顺着容城县绿硕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王经理所指方向望去,南张镇沿京石高铁两侧,一株株优化高产核桃树枝干粗壮,蔚为壮观。
近两年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回落,为了确保合作社取得经营效益,绿硕农业合作社管理团队积极调整了种植品种,除了大力发展薄皮核桃外,还与唐山鼎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订单甜玉米,获得了每亩毛收入1300元的效益。
与这两家合作社不同,保定市清苑区永联农民合作社充分利用周边牛场较多的情况,尽管种的是玉米,却不卖玉米卖秸秆。“我们去年的玉米主要是走了青贮,都卖给了附近的一家大牛场。”永联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邢保福告诉记者。
玉米作为粮食卖,按640元/亩计算,扣除掉秸秆还田、收割等费用外,所剩无几。而按青贮饲料卖,一亩地卖到了670元,合作社总收入达到200余万元,费用要少得多,而且地里干干净净、省工省时。不仅如此,与往年忙忙碌碌的秋收时节不同,去年秋天对他们来说,钱多卖了,还显得异常清闲。
相比起上述几家,南和县农飞合作社负责人李献辉的产业链更是合理。他依托多年经营的农哥乐种子公司,走的是一条育种繁种产加销订单生产之路。
“现在我的主要种子包括郯麦98、烟农836等,每亩产量可达到1200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1毛钱。”李献辉的小算盘打得是相当精明。他现在自有土地1500亩,主要用来育种繁种,销售对象包括合作社社员的4000亩土地以及种子公司客户。为进一步提高效益,去年又跟山东一家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分出600亩地为其生产淀粉玉米,每斤售价比普通玉米高0.15元。
“引导种粮大户适当缩减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河北省委党校教授张宏升,目前在南和县挂职常委。他介绍说,受市场不利行情的严重冲击,近两年,南和县粮食种植大户连续遭遇亏损,出现增产减效的现象。为此,政府组织种粮大户到山东、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引导种粮大户选定优良品种,提高管理水平素质,拓宽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适度规模”才是种粮效益保障
土地规模经营是吸引新农民的关键要素。对于许多种植大户来说,选择种地,就是看好规模效益。不过,规模经营究竟多大规模合适?是多多益善,还是量力而行?
“如果管理和销售跟不上,规模大了肯定赔钱。管理好了200亩比1000亩效益还要好。”沙河市万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召科如是说。他最初也是计划快速扩张,但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放慢了脚步,至今也只流转了600亩土地,由于管理精细发展稳健,这两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有良种还要有良方。多年经营种子的李献辉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种粮食跟其他行业不同,时间节点很关键。比如浇地,播种时要几天内全部浇完,否则就影响出苗效果。而规模过大时往往会出现机井、水泵等配套设施跟不上,最终会反映到产量上。他介绍说,邻村有家合作社,流转了几千亩地,根本管不过来,有时候草比苗还要高,去年产量每斤只有300~600元,加上行情的下行,怎么能不赔钱?
李献辉的农飞合作社有个叫李台翔的农民,只流转了90亩地,一年两季,自己干活,从不雇工,每年收入稳定。他认为这一规模比较好,多了风险大;小了收入不划算。还记得柏乡县智农蔬菜种植合作社,因为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一开始便迅猛发展壮大,流转土地遍及约49个村、7000余亩地。其中一村一个分社长,每村至少有100余亩地。“全县所有的合作社属他最大!”柏乡县农工委负责人如是说。
而发生了退地事件后,合作社由原来的7000多亩急剧缩小到1500亩,有的分社解散了,社员的地又回到村民手中,只不过交出去的时候是等待种植的肥沃良田,还回来的时候却是荒草丛生。在柏乡县农工委提供的一份相关处理报告中显示:柏乡县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土地已归还农户自行耕种,流转土地已缩小至12个分社1500亩。其余分社已经协商处理完毕,并签订了退社协议。关于退社地租、工费等问题已与分社长和农民达成一致意见,陆续返还。
种种对策应该还算是及时有效,对此,当地政府也做了反思,并出台了《柏乡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以后将严格规范全县范围内的土地流转行为,重点加强对工商企业流转土地的监督和风险防范,要求先付租金后用地,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引导全县土地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步子迈得太大了!”高月安说道,“土地流转基数太大,却没有足够多的劳动力和管理能力,导致前年有一部分胡萝卜直接烂在地里。”
当时在柏乡县农工委的处理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合作社牵头人为回乡创业人士,成立之初,一心想为全县老百姓多创造一些收入,把所得利润尽可能返还于民,所以流转模式是合作社承担所有投入及全部风险。但由于管理团队是新筹建,经验不足,导致管理不到位,同时缺乏种植经验,种植技术上的不足,选种不优良,致使种植的胡萝卜质量不达标且产量低,出现亏损。
高月安说,本以为是件大胆创新的好事,却因为在经营管理和风险预测上的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有多大力气,就挑多重的担。”否则就会陷入订完合同又毁合同,赔偿费甚至退款至今未还清的尴尬境地。企业不仅要考虑到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还要为合作方利益、长远利益做打算。维持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实事求是、抓住商机,才可获得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适度是关键。”张宏升告诉记者,土地经营规模过大会影响土地产出率和农民就业,不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因此,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企业,要充分考虑自然经济条件、生产费用成本、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流转土地规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