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亟须加强农民教育工作。
加强农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农民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我国的农民教育任务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农民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从我国国情来看,“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最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收入问题”。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就应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当然选择。农村实现小康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民素质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靠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民教育也是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目标要求,哪一项都离不开提高农民素质,否则都很难实现。
农民教育乃是我国国民教育中的短板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三农”, 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教育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村教育还不是很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对农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农村教育方面重普教,轻职教,没有将农民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虽然,2012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但是在高职院校里,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人数与在校生所占比例都不超过2%,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出现了严重的“轻农、去农、离农”现象,可以说对农民教育的贡献是非常小的。从我国目前开展的农民教育类型看,有基层党委、政府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开展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涉农部门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雨露计划”等相关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劳动就业培训;科协、妇联组织的其他培训,以及民办培训力量举办的相关培训。但培训量都较小,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1/3,接受过3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很小,且存在重培训轻教育现象。二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国家针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还是空白,虽然教育部、农业部于2014年3月21日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务农为主业的群体尤其是农村大龄青年上中职没有任何政策门槛,但在经费保障方面只字未提,现在在涉农中职实行资助和免费政策的情况下职业农民上中职的经费仍没着落;国家只是在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上安排一些专项经费,但资金量很小。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中央财政安排农民培训补助资金每年仅11亿元,相比全国2.3亿农户户均不到5元,相对于全国9亿农民就更少了。三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农民教育政出多门,没有形成统一的、专门的机构管理负责,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脆弱。我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基本上名存实亡,农业职业学校生源匮乏,学历教育体系不完善。全国农广校体系虽然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但是一直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各地在基础建设、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都严重不足,尽管农业部在2013年专门下文并召开会议部署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但仍然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以致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撤并农广校现象。整体上,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知识更新慢,教学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民教育基础薄弱,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学实训基地缺乏;农民教育资源分散,部门各自为政,各部门间形不成合力,没有形成强大的农民教育体系。四是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大。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加上文化素质偏低、思想意识保守、认识不到位、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农民教育工作不好开展,培训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目前的农民教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教育仍是国民教育的短板。
加强农民教育的基本路径
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教育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首先,党和国家要真正把农民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去考核,使各级党委、政府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农民教育工作。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为辅、全社会共同办好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培育培训常态化。政府在政策和经费投入方面,都应加大力度向农民教育倾斜,应建立政府对农民教育的政策支持机制和财政“买单机制”,从而确保农民教育的优先发展。目前,急需完善面向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再次,应加快农民教育立法,健全农民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农民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健全农民教育体系。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只有建立系统和科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教育培训才能得到保证。在发达国家,农民教育一般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领导负责,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机构网络。我国亟需明确农民教育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业部作为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应担当起主管农民教育的重任。农业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和教育培训体系已制定规划,早在2013年就提出构建以农广校为主体依托,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 “一主多元” 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构建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支撑的专业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通过完善中心建制,加强中心职能建设,使其成为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和宣传中心,统筹协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这些规划非常适合我国实际,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迫切需要引起国家重视,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应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抓好落实。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农民教育培训需要建设一支专门的师资队伍。针对我国农民教育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国家应从宏观、长远的角度来解决。首先,根据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实际需要,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民教育师资队伍。各地应配备一定量的专职教师,同时鼓励农村各方面的“能手”参与农民教育工作,鼓励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第一线参与农民教育工作。其次,提高从教人员的待遇,稳定现有农民教育专职队伍,注重教师的进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创新农民教育理念。为确保农民教育成效,应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运用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在教学形式方面应适应农民的需要。采取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多层次灵活办学。初等职业教育是基础,中等职业教育是重点,高等职业教育是补充。二是在教育内容方面应注重实效。教育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涵盖农村生产、生活实用科技和社会政策教育,注重实用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三是在教育思想方面应强调实践。强化农民教育的适用性,坚持知识和技能并重,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四是在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应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适应农民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根据农民的特点采取灵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职业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县农广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