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住院的奶奶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袁梦 字号:【

  奶奶1938年出生在鄂西山区的小村庄里,18岁结婚,共生下了6个儿子,我的父亲排行老五。现已79岁的奶奶本该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晚年生活,可是今年过年前夕,奶奶在家里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卧在床上,但她却不愿意去医院住着,父母和伯父伯母们都劝说了好几回,但她还是坚持不去,自己用草药和民间偏方敷在受伤的腰背上,也不要后辈长时间照料她,在床上躺了几天就硬撑着下来忙干活。

  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并不是儿子儿媳不愿送她去医院或不愿照顾她,而是奶奶自己不愿去检查住院。过年回家我去探望奶奶,我询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医院检查呢,奶奶直说去医院又得花不少钱,人老了不用花那么多钱,这是小病小痛,自己在家里敷敷药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奶奶依旧行动不便,腰背还是疼得直不起来。

  奶奶不愿去看病其实是不愿意给儿子儿媳徒增负担。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奶奶确实也没有生病住院的经历,这并不是他们平时没有生病,父亲说爷爷血压有时能到200,奶奶平时也总是身上疼痛,但是他们多是能忍则忍,很少在后辈面前提起。爷爷奶奶不愿依靠任何一个儿子,主要靠爷爷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他们平时也很节俭,家中除了电视、冰箱就没有别的家电了,电视冰箱也都是后辈们买来的,十几年从未增添什么值钱的物品。虽然因搬迁早已没有了田地,但为了不给儿子儿媳们添负担,甚至有时还能给儿子儿媳们一些新鲜的菜肉,奶奶在以前有精力的时候还在后院里养鸡鸭,种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也逐渐干不动农活了。因为没有什么积蓄,奶奶一旦住院,这看病的费用就自然需要儿子们补贴,而且更需要后辈们来照顾,这么多儿子如何分配自然就会成为问题。奶奶深知儿子儿媳都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各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压力,宁愿自己忍着病痛,也不愿耽误儿子儿媳的工作。

  奶奶对于儿子儿媳始终带有深深的愧疚感。愧疚感从何而来呢?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又多,全家上下就靠爷爷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和奶奶种的三四亩田地生活,每顿从没吃饱过,一条裤子几个儿子都要轮着穿,因此伯父们和父亲结婚,家里没有足够的积蓄准备彩礼,所有的儿子成家之后,都和爷爷奶奶分了家,而且很多都去了外地生活,奶奶也深知自己对儿子儿媳的新家庭没有做出什么“贡献”,自然养老照料的任务也就从不要求儿媳来完成,能够自己完成的也绝不愿意让儿子儿媳操心。父母每次买来东西和给的零花钱她总是舍不得吃用,而她每次却总说我在外面上学现在是需要花钱的时候而大方地给我几百元的零用钱,这可能也是这种愧疚感所引起的“后补行为”吧。

  像奶奶这样的老人在农村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方面盼望着儿女们多陪陪自己,盼望着享受如他们上一辈人一样儿孙满堂的幸福晚年,另一方面又明白儿女们在外打拼的不易、辛苦和迫不得已,因此不愿给儿女们添负担,只是默默忍受着身体的病痛,精神的孤独。

  传统社会中,“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奶奶却对儿子儿媳的照顾有着深深的愧疚感。在情感的需求和新的代际关系下,老人选择了委屈自己,选择了不依赖后辈。在从前艰苦的日子里,奶奶尽力也没办法为儿子儿媳提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现在儿子儿媳们都能自食其力,她所能做的就只是减少儿子儿媳的负担。

  奶奶一直都是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也一直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没有上过学,没有知识和文化,恐怕也就不懂得也不晓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她只是一直默默坚守着、行动着,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持着自己和后辈人家庭的幸福和安稳。在遭受现代化城市化浪潮冲击的乡村,许多幸福安康、积极向上的小家庭背后还存在许许多多奶奶这样“奉献”着的老人吧。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