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嘉鱼 精准脱贫让特色产业唱主角
时间: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程宏文 字号:【

  湖北省嘉鱼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个,贫困户10286户、33402人。为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预期出列销号,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紧盯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将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健全机制“逼”着干。将产业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乡镇主抓、村级实施、部门帮扶”的责任机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算账到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108支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深入驻点村宣传产业扶贫工作的各项政策,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协助驻点村选准产业发展项目,制订工作方案,引导贫困村及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做到了人员到位、资金到位、项目到位。联系贫困村、贫困户的县级领导多次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指导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各驻村工作队共到位帮扶资金及物资2300多万元,引导2224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2669个,占全县建档立卡存量贫困户总数的36%。

  竞相发展“比”着干。按照全县“平原粮菜、滨湖鱼虾、丘陵油茶苗木和红薯”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紧紧围绕蔬菜、水产、湘莲、油茶、红薯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引导贫困村及贫困户选准适合自己发展的项目,竞相建基地、兴产业、促脱贫,呈现出“一镇一主业,一村一品系”的产业发展格局。陆溪镇依托境内湖泊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生蔬菜。先后引进湖北鸿富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嘉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莲藕、藕带种植和深加工,吸纳100多户贫困户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带动全镇发展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官桥镇坚持“以茶富民”战略,将产业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油茶、绿茶等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点贫困村观音寺村、舒桥村和港南村共组织20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分别发展油茶、绿茶5000多亩,可帮助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目前,全县82个行政村已新建设施蔬菜大棚6000亩,新发展油茶种植面积1.8万亩、水生蔬菜1.2万亩、红薯种植3.7万亩、小龙虾养殖6500亩,带动贫困户8146户,全县扶贫产业发展已进入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强化举措“引”着干。积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引导贫困户精准脱贫。一是依托合作社带动一批。目前,全县共有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068户贫困户发展,占全县建档立卡存量贫困户总数的30%。如观音寺村生态香菇专业合作社,投资250万元新建10万筒生态香菇生产基地,吸纳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生态香菇产业。合作社从三个方面带动贫困户致富:在投劳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务工,日劳务收入80~120元;菌种、培养基全部以优惠价提供给贫困户;为贫困户统一提供香菇生产技术、销售渠道和信息服务。在合作社带动下,34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发动企业带动一批。通过政策激励和组织发动,目前已有6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吸纳务工或土地流转的方式,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预计每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如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湖北联创食品公司,与高铁岭镇陆水村、陆溪镇印山村、虎山村三个贫困村签订湘莲种植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协议,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三个贫困村已发展湘莲种植1100亩,参与种植的贫困户达80余户。牌洲湾镇7家手套厂,将生产手套的机械设备及原料送到会缝纫的29户贫困户家中,并对贫困户进行免费的加工技术指导,贫困户在家中自行生产手套,待手套加工完后,厂家上门回收,计件付酬,多劳多得。据调查,生产手套的贫困户人均最高收入可达4000元/月,最低可达2000元/月。三是依托项目带动一批。目前,全县已发展油茶、红薯、林果等涉农项目上百个,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如陆溪镇花园村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兴办农业产业化企业花园粉丝加工厂,配套建设红薯基地1万多亩,覆盖花园、印山、虎山、铜山四个丘陵村,年产红薯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