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国农经学会会长 尹成杰 字号:【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应有之意,绿色发展既是手段,也是发展目的。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物质装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化发展问题,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绿色化”的概念,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基础上,又加入“绿色化”。这既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也是对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关心“绿色化”发展问题,多次指出和强调“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他曾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要留得住青山绿水,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有力保护绿水青山,有效建设绿水青山,让农业发展带来金山银山。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人类对农业发展历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以一些国家为代表的高投入、高能耗、高产出的石化农业快速发展,但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石化农业在取得高产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极大代价。在这种模式下,农业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告诉人们,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农业面临的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生态资源“红线”和政策“黄线”约束不断加大。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中国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全局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是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大任务,是我国农业格局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要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理念创新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先导,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创新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打造农业发展“新引擎”,开辟农业发展“新空间”,寻求农业发展“新途径”,培育农业发展“新增长极”。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要坚持和秉承六大发展理念:

一是统筹实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的发展理念。农业生产过程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农业生产既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索取,也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要把农业结构布局和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和提升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三位一体”:把农业产业发展纳入生态环境的大系统,融入生态环境的大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大提升。

农业既要充分利用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又要充分发挥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功能和作用。农业发展实践告诉人们,传统农业必须向现代农业转变,不能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发展农业,传统农业难以创造较高的农业生产率,难以满足人类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石化农业虽可以创造较高的农业生产率,但越来越不适应消费者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因此,现代农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实现绿色发展。

二是统筹农业传统功能和新兴农业功能的发展理念。要创新农业功能认识,农业种植业不仅生产和提供农产品,而且要生产和提供生态产品。农业区域布局和结构,不仅要注重提高农产品产量、品种和品牌,而且也要注重建设和保护美化环境生态。农业不仅要提供充裕优质的农产品,而且还要创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作物生态环境。农业发展,要由单纯注重产量向产量质量并重转变,由增产增收向增产提质增收并重转变,由注重发挥经济效益向经济生态效益并重转变。

三是统筹农业立体复式开发的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光、热、土、肥、水等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由平面利用向立体利用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复式利用转变,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由一级利用向多级利用转变。向空间要资源,向集约要高效。

四是统筹农业资源和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发展理念。循环利用农业,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副产物和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实现投入品减量化、成果再利用、资源再循环,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提高型的农业生产方式。统筹农业资源和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就是捡回另一半农业。

五是统筹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理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求传统农业投入品向新型农业投入品转变。现代农业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效率和安全、生态等提出更高要求。要按照适应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生态、持续的发展理念,更新和树立新型农业投入品的发展理念。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协调同步。

积极探索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我国农业区域广阔,区域性差异较大。发展绿色农业应从区域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农业资源、气候条件、发展阶段、功能定位、经营习惯等相关因素,因地制宜地探索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

一是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应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优化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和布局,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黑土地和淡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形成以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过程机械化、产业布局专业化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在东部地区:应走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集约型路子,发挥光热基础条件良好,以及区位、科技和经营理念优势,稳定农业资源存量,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的绿色农业。

三是在中部农区:应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并重,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提高优势区和特色产业带生产能力和产业集中度。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变,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粮棉油生产基地的功能,发挥建设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功能。

四是在旱作农区:应以集约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为重点,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模式。西北、华北、西南等旱作耕地,应采取有效节水技术和措施,形成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节水设施和技术,促进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节水灌溉与集雨水窖设施相配套,实现旱作节水绿色农业发展。

五是在草原牧区:应以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推进舍饲圈养、集中育肥和退牧还草,加快优良牧草和畜禽品种良种选育,提升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六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应以大力挖掘和培育新型农业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优势,发展旅游观光、文化产业、休闲养老等特色农业,改善城乡周边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创新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与认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是制定发挥农业生态功能的政策措施。以往我们大多认识到农业的经济功能、收入功能和就业功能,但往往忽视农业的生态功能。其实农业本来就是生态创建系统,只是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在农民低收入阶段,我们过度发挥了产品生产系统功能,忽视了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建设。我国有18.26亿亩耕地,以及草原、林地、湿地、滩涂和未利用地。这既是规模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又是规模宏伟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本身就是吸收二氧化碳、固氮,降解固体和气体废弃物。农业农民在默默付出,为生态环境做贡献,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益。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价值平衡理论和收益分配理论,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重塑农业多重价值,让农民分享生态收益,体现农业和农民生态建设的获得感。比如参考当前的碳排放和碳交易制度,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如何让工业和城镇化的纯粹获取资源和污染物排放部门获得的利润和增值收益,向农业部门平衡和倾斜。

二是坚守农业资源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底线。我国人均耕地1.36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面对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面对严峻的农业资源约束,必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和农业淡水利用两根红线。加快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优先保障农业用水。要明确耕地、草原、森林、湖泊和未利用地的承载生态功能及其等级,科学谋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合理确定城市密度和开发强度,防止城镇建设和工业开发大规模占用耕地良田,给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留下更多空间。特别是加大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力度,加快土壤修复、水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严格执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制度,优先纳入休耕轮作试点。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改变一头是大路货农产品销不出、价格低,一头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向良好生态要收入,让保护生态和资源获得实在的收入,农民不仅仅是靠产量增收,还要靠生态增收,走生态致富之路。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加快生物肥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水肥一体化,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技术推广运用。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和生物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加快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远程监测和控制等技术研发和运用,依靠信息化精准预测和精细控制,降低资源要素投入,提高单位产出效率,促进农业节能环保。

五是尽快形成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标准。制定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是绿色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相关标准的制定,促进农业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挖掘利用,促进绿色产品规范化和标准化,充分发挥标准的技术基础、技术准则、技术指南和技术保障的作用,提高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六是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七是广泛探索多种形式的绿色生态农业业态。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农业除了为人们提供食品、纺织等原料外,还应进一步拓展能源、化工、医药等方面新兴功能,增加绿色生态农业的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服务功能。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