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无人机等先进农业技术与装备的广泛应用,代种代收、土地流转等农业生产经营的创新实践,都表明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一词正快速脱离身份的象征,转而成为职业的代名词。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越来越需要各类人才投身其中,更需要全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应有的价值肯定。
为了选优推优、发挥榜样力量,农业部自2014年起,已连续开展两届“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20位从事种养业的新时代职业农民当选并获得每人5万元资助。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毕美家告诉记者,在农村,“跟着十佳学种田”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2016年的“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据了解,今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出资100万元资助10位当选农民。除此之外,今年的“全国十佳农民”遴选标准还产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如何遴选出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十佳农民,让他们更好地发挥榜样力量?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毕美家。
变化一:拓宽资助范围
在“全国十佳农民”评选活动反响良好的基础上,2016年农业部将结合实际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在继续坚持以从事种养业的职业农民为资助重点的同时,适当兼顾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农业新型业态的职业农民。
经过农业部相关部门的有力组织和新闻媒体单位的大力宣传,往届十佳农民的事迹已经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模范引领作用。吸纳更多的农民关注、参与“全国十佳农民”评选活动,将是2016年的一个新变化。
毕美家告诉记者,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农民也在向现代农民转变,尽管目前农民增收致富依然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但是近些年来,在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等新领域新业态从事经营活动的农民越来越多。“所以,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式、新阶段,遴选十佳农民将不仅仅着眼于从事传统种养业的农民群体,还应该将从事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农民群体也纳入进来。”
变化二:进一步突出强调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能够以专业化生产节约投入、提高产出。为了树立起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标杆和榜样,引领农民结合本地实际、结合产业实际,采用适度的经营规模,今年遴选时,农业部将会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强调“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条件,防止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
前两届遴选时,农业部也很注重选拔那些经营规模适度的农民,如上海的李春风、西藏的益西卓嘎、江西的雷应国、重庆的马刘洋等等。今年,为了选出更具代表性、更易于学习效仿的农民榜样,农业部将更加突出强调“适度规模经营”。毕美家介绍说,我们国家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路子,而要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精耕细作。
“全国各地区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对适度的要求也就不同。比如北方种一季的地区,可能三五百亩比较合适,而南方种两季的地区一二百亩就比较合适,也就是说适度规模经营既要考虑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广大农民的就业。强调适度规模经营就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毕美家强调,各地在推荐人选时,要对这一条件予以足够重视。
变化三:资助金额从每人5万元提高至10万元
为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从今年起,将“全国十佳农民”资助标准由原来的每人5万元增加到每人10万元,从而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对职业农民产业发展的扶持作用。
毕美家表示,过去5万元的资助标准是出于对农民的鼓励,增加到10万元后则能更好地、真正地为农民发展产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这也显示出“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正逐步成为农业部的品牌,成为人才工作的品牌。
“全国十佳农民”遴选活动旨在通过选拔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可学习、可效仿的榜样。2016年将面向全国从事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继续通过基层推荐和公众投票的形式展开遴选。毕美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投票,为农业现代化事业、为职业农民培育增添力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