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优良传统 助推农村改革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段应碧 字号:【

作为《农村工作通讯》的老读者,我首先要向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你们多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敬意和感谢。我最初接触这本杂志是1959年,那年我进入了当时的四川财经学院主修农业经济。有一天到图书馆看书,就看到了《农村工作通讯》。因为我本人是在农村长大的,又学农业经济,就拿起来看,用大概半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我感觉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很多说的都是我们农村的事,从那以后我就和《农村工作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

整个大学四年,除了下乡整风几个月之外,我基本上做到了每期必看。从这里面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书本里没有的知识,里面有领导的讲话、中央农村工作部领导同志的讲话稿、中央有关的政策文件,还有农村一些政策。不仅讲政策,还讲为什么立这个政策,还讲了一些地方的经验和新鲜的做法,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可以说除了专业课程之外,是《农村工作通讯》指引我以后一生从事农村工作,为我这样一个老农村工作者打下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国家农委,1979年初农委刚刚恢复,我当时就到了农委政策研究室。我们研究室的一些领导,当时有十几位局长,就我一个兵,后来又加了一个,他们大多数过去都在农村工作部工作过,我就听到他们经常议论需要恢复《农村工作通讯》。当时研究室的谢华等同志,给农委领导讲过这个事,后来就跟陈平说,你正式汇报一次。有一次开会议事时,就当场拍板恢复出刊,然后就办手续了。

复刊以后,我基本上又是每期必看,当时就不像大学那样每篇都看,只是挑重头文章。在我的印象中,《农村工作通讯》1979年年底复刊,一直到整个80年代的农村改革,这个刊物办得有声有色,非常红火。当时中央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包括很多文件都在那里发表。特别是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的初期,当中有很多问题与争论,《农村工作通讯》都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文章出来,对统一基层干部的认识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对包产到户的问题,对乡镇企业的问题,对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问题,还有农贸市场的问题等等。很多文章不长,但是讲得很透。

复刊之后这三十多年我还是一直关注这本刊物,我觉得这本刊物在我们众多的刊物当中,就农村政策宣传来说,就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经验的宣传来说是最出色的。复刊三十多年来,《农村工作通讯》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坚持办刊的方针宗旨,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三农”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可以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有《农村工作通讯》的功劳。

在这里我还想提几个事。我在中农办工作期间,每一年都得到杂志社对工作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每年搭一个便车,利用杂志社召开会议的机会,把各省,包括部分市县农村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请来开几天会,听取他们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他们那里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情况。当时我采取这种方式,当然也是出于减少繁琐的会务工作的考虑,但更重要的还是它是非正式性的,几天时间都是听各省农村负责同志谈情况、讲意见,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比那种正式汇报要好得多,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所以利用这个机会我还要再次表示感谢。

我衷心希望中国农村杂志社继续坚持办刊的方针和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在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