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是现阶段最迫切、最艰巨的历史任务,为了如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党委政府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成果,进一步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好“第一书记”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必须要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接地气 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与乡镇党委的关系。“第一书记”要加强与地方乡镇党委的沟通协调,争取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将好的想法、建议等及时向乡镇党委请示,确保好的想法、建议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做工作促进的汇报者、推动者。
二是要处理好与村两委的关系。“第一书记”的职责和使命是指导和配合村支部搞好工作,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转变角色,对内做好参谋助手,对外当好桥梁纽带,把握好“度”,自觉做到指导不指责、到位不越位、帮带不包办、帮忙不添乱,做好综合工作的执行者、监督者。
三是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第一书记”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进百家门、了百家情、晓百家难。扑下身子,走村串户,说农家话、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学农家活、熟农家情、办农家事,当好农家“子女”、做好农家“亲戚”,做好民情的知晓者、解决者。
四是处理好与派出单位的关系。“第一书记”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更好的工作表现赢得派出单位的认可,要积极把好的帮扶措施、意见或建议及时向派出单位汇报,争取在政策、资金、资源等各方面得到“娘家”支持,做项目落实的规划者、协调者。
抓统筹 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一是要分户帮扶,做到“一户一法”。“第一书记”要进村入户做好入户调查,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区别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掌握每户每人脱贫需求,按照“五个一批”逐人逐户分类落实,发动困难群众自立自强、主动投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上学、看病等实际困难,以点促面。
二是要整村推进,做到“一村一策”。“第一书记”要根据村组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主动为帮扶村协调落实扶贫项目和资金,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新型村庄、公共服务和基层组织建设,由面带点,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三是要借力合力,做到点面结合。“第一书记”要围绕如期脱贫中心任务,凝聚扶贫攻坚合力,既要从整体上改变贫困村面貌,又要切实解决每个贫困户及贫困群众的具体问题,面上抓整村推进,点上抓分类扶持,点面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促增收 处理好短和长的关系
一是要短期能脱贫。“第一书记”要大力宣传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村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协调落实扶贫项目,参与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因户施策,积极发展短、平、快的产业项目,力争做到当年立竿见影,促进农民实实在在增收,实现短期能脱贫。
二是要长期能发展。“第一书记”要树立问题导向,从大处着眼,把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发挥难、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落后等突出问题找准,把措施用实,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户、对村发展长期产业项目,使农户和集体经济都能有长期而稳定的增收项目,为全村经济发展探索出有前景、可持续的好路子,做到长期能发展。
做总结 处理好分和总的关系
一是要注重平时学习。“第一书记”要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向乡镇领导学习、向村组干部学习、向当地村民学习,不断调查研究,掌握最原始的、最真实的材料。收集中央、省市各级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记好民情日记,上报各种材料,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二是要注重总结提升。“第一书记”要按照驻村工作相关要求,做好各种软件资料规范整理,完善归档,打造好“民心账册”,并报送市县相关部门。要关注老百姓热议的敏感话题,增强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取信于民。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不断总结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升农村工作能力。
三是要集思广益。农村工作事务性强,涉及面广,接触面宽,要开展好扶贫工作,单靠“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肯定不行,必须想方设法取得村干部的支持,调动“村两委”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达到多方共举、整村脱贫的最终目的。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市委农工委选派苍溪县麻溪村第一书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