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美丽乡村 共建共享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陈佩弦 字号:【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平台,是新型城镇化的新起点,是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绿色发展生产美、创业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态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要求,全面建设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以高淳国际慢城和江宁金花村为代表的100多个示范村和1400平方公里示范区,江宁石塘和周村、高淳石墙围和大山村、六合大泉村等10多个村获评全国最美乡村。美丽乡村已成为南京靓丽的城市风景线、精美的城市名片和彰显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品牌。

全域化推进。南京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要求,全域打造南京美丽乡村2.0版。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在巩固提升原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排定“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年度创建计划,促进美丽乡村由点上示范向全域覆盖展开,由自然村向行政村延伸。从今年起,每年建设各类示范村180个左右、示范区300平方公里;到2020年,累计建成各类示范村1000个左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300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规划布点村总量和郊区总面积的50%左右。二是统筹规划编制。落实城乡规划一体化要求,统筹谋划郊区产业结构、村镇布局、生态涵养、人口居住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社区+景区”理念,及时修编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规划,下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点,每年编制80个示范村特色村村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建设“一张图”的要求,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的融合对接,实现“多规合一”。三是整村连片推进。采取套餐式整行政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重点地段的行政村集中一到两年时间综合打造为样板行政村。以精品片区、风貌展示带、绿色生态廊道和窗口地带为重点,统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改分散建点为集中建带,做到点有特色、线有美景、片有精品,逐步建成兼具美丽形态、乡村韵味、历史质感和文化特质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变“盆景”为“百花园”。

标准化建设。按照“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要求,南京市制定落实《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试行)》,引导美丽乡村分层次规范化创建,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标准化。一是示范村。示范村要求做到建设与发展兼顾、软件与硬件并重,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在规划建设上突出靓丽村口、通达路网、特色建筑风貌、垃圾污水处理体系、便民服务活动中心等“五个要素”,因地制宜做好垃圾分类、雨污分流和杆线下地等工作,展现最美人居环境。二是特色村。特色村主要培育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色,着力盘活特色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展现村庄个性、引导特色发展。立足村庄资源和发展实际,有重点地培育提升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宜养”等五大功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宜居村。宜居村提倡在现有村庄建筑、设施和路网框架的基础上,持续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特色化经营。树立经营乡村理念,创新经营业态,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创新经营模式。推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农业生态园区、大地景观等有机融合,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业态,今年全市农户参合率可望达到75%。利用美丽乡村闲置宅院,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特色,积极发展乡村民宿,目前美丽乡村精品民宿床位超过2000个。二是构建营销体系。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农副产品销售中心、区域销售联盟等,持续开展节庆宣传,拓展销售渠道。培育开发四季赏花地、乡村酒店、休闲农耕体验、房车露营体验、健康养生养老、乡村书屋、乡村民俗创意体验馆等新型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品,促进互联网+乡村旅游的跨界发展。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和网络交易平台,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全覆盖。三是促进多元增收。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农民自有住房价值,有效促进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给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目前郊区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返乡创业蔚然成风,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共有农家乐经营户1000多家,吸引返乡创业就业超过1万人。2015年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7000多元,农家乐经营户户均收入超过25万元。

多元化共建。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运作,充分发挥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是多元投入。市美丽乡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增加到3.2亿元,鼓励国有资本积极搭建美丽乡村建设平台,积极推动各类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当地农民也积极投资村庄改造和旅游休闲项目建设。通过盘活资源、多元共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年均投入超过50亿元。二是长效管护。坚持建管并重,健全完善以村(社区)为主、镇街负责、市区补助、部门指导的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按照村庄人口数的4%配备保洁员,重点做好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实现示范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100%、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到位。三是创新乡村治理。注重开门规划,村民对村庄规划编制参与度知晓度达80%以上。坚持民主议事,通过“一事一议”每年建设村内公益事业项目400多个。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江宁黄龙岘村民自发签署《环保公约》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全面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做到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构建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完善多元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重塑乡村社会形态,实现“乡风文明和谐美”。

一体化共享。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民就地城镇化的现实路径,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一是基础设施延伸。加快城乡路轨互连互通、成网成环,基本实现所有郊区轻轨通达、城乡公交一体刷卡。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城乡共饮长江水、水利能力大提升。加快农村综合变台区低压电网建设,在实现农村地区光纤全覆盖的基础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做到无线网络全覆盖。二是公共服务覆盖。教育经费保障重点向农村倾斜,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今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85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20元。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障水平,今年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提高到每月345元,城乡并轨的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750元。三是农民幸福乐居。聚焦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9000元的3.9万户低收入农户,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精准脱贫致富,努力把美丽乡村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优势,确保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今天的南京农民,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南京农村早已告别了“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初步建成了现实版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委农工委)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