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助推平度突破发展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山东省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 庄增大 字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平度市将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中小城市综改试点和青岛支持平度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抓改革、促创新、求突破,加快建设青岛北部崛起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聚焦创新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树牢“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超越”的理念,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高效生态健康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50:41。立足打造青岛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扩容升级四大产业板块,优化升级机械配件、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纺织服装五大传统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到2020年工业产值跨越3000亿元台阶。立足打造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山水田园休闲旅游胜地和都市产业集聚高地,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及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立足打造全国一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聚集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规划建设百万亩现代农业生产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到2020年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80%。

促进协调发展,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青平城际、青新高速为主轴,以潍莱高铁、荣潍高速为副轴,构建“一主两副四组团”城乡发展新格局。着眼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及辐射集聚能力增强,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三年内实施总投资80亿元的70余项城建项目,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0万人。加快建设新河、南村两个城市副中心,做美做强明村、大泽山、云山、蓼兰四大特色城镇组团,高标准规划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小镇,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7.3%。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交通、水电、医疗、信息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建成潍莱高铁、青平城际、胶东国际机场至平度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完成城乡公交全域统筹,融入青岛、接轨半岛、通达京津冀经济圈、联通欧亚大陆的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坚持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新屏障。把“绿色化”贯穿发展全过程,努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到2020年万元GDP能耗较“十二五”末下降17%。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实施青岛北部生态屏障区建设,完成“一环六纵一回用”城市水系整治,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山水园林城市,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海绵城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绿化提升、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打造全省最干净城市。

提升开放发展,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以获批全省唯一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把改革作为破解困难制约、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一招”,围绕“政”、“产”、“人”、“地”、“钱”五大方面,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着力打造青岛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示范样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山东“蓝黄”战略及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实施机遇,开通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推动设立南村保税仓库或自贸区(实验区),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全面承接青岛、京津冀和日韩等区域产业转移,夯实突破发展项目支撑。

致力共享发展,共创美好幸福新生活。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施城区学校新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建成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北师大、山师大、青岛二中等名校来平联合办学或建设分校,力促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打造省内甚至国内知名的教育之城。建成启用青岛北部医疗中心,引进培育国际大健康产业园、干细胞应用等高端医疗机构,健全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健康养生之城。建成投用青岛北部体育中心、文博中心,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认真筛选并全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加快构建均衡公平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让百万人民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