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校教育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维国 字号:【

这些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在农村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情感饥饿。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想念父母,但无法享受到父母的温情。有一次,笔者在课堂上,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小女孩真的哭起来了,她边哭边说:“我想念爸爸妈妈了,他们出去两年了,在上海,过年都没回来”。课后我和她交流起来,她说:“老师我怕,我怕失去爸爸妈妈,听我邻居说,我的父母离婚了,我问奶奶,奶奶也不告诉我,我天天想这事。”女孩的这番话,让笔者记忆深刻。

孤僻、浮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改变了。隔代教育沟通少,孩子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游戏,时间长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就会出现浮躁、爱发脾气,渐渐性格也孤僻了,上课不发言、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厌倦、困惑。由于留守儿童在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回家后,课后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大部分老人文化水平低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甚至出现辅导错误,留守儿童学习效果直线下降。

骄横、任性。大多数老人都溺爱孩子,不太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留守儿童越来越任性、越来越放纵,我行我素,老人劝说几句,他们回敬老人就一句话:“你凭什么管我?”我进行了多次观察,老人带着孩子去商店,他们对大人说话语言不文明,要什么必须买什么,不买绝对不行。

唯我独尊。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就是家里的“老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六年级留守儿童早上背书包走了,奶奶以为他上学了,学校老师发现他没来,和家长联系不上,手机关机。放学后,老师派同屯的同学去他家询问,第二天上学还是没来,学校校长及时家访,奶奶才知道孩子逃学两天了。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些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协同社会、家庭一起去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首先是学校教育。学校领导要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规划,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责任到教师,让教师重视起来,根据上课表现,从动作上、语言上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变化,经常和他们交流沟通,要利用好主题班会,树立起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畅谈理想、放飞心情,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中去探索知识,还要经常举办歌舞队会、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后再交流、总结。在教育教学中,也要经常听取他们的建议,好的建议要支持、要推广。要和留守儿童及家长常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校外还是在校内都有快乐感,让留守儿童时刻都感觉到爱就在身边。

其次是家庭监护。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鼓励外出父母经常和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确保留守儿童有监护、有管理、有保护、有教育。另外还要强化村镇、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监督职责。村镇、社区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秀水中心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