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的岳西县,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一直是安徽全省和大别山区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
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在人。该县结合正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变“输血”为“造血”,遴选全县农村“能人”,分专业、分阶段、分模块开展培训,让他们学有所成,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群众早日脱贫摘帽,走出一条具有岳西特色的扶贫之路。
围绕主导产业 培育农村能人
“加快培育职业农民,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形成,有利于加速现代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利于推进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技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岳西县农委副主任张继民说,该县从2014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其对象主要是新型的职业化农民,不再是户口型、身份型农民,具备“以农业为职业、有一定的资源资料、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五大特征。可以说,都是当下农村各行各业的“能人”。
“我们通过分专业、分阶段、分模块开展培训,两年来已完成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6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茶叶生产专业155人,生猪生产专业50人,山羊生产专业55人。力争到2020年全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县农委科教科负责人李晖说,该县根据所培训产业,针对性聘请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选聘县内有关单位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一对一技术服务。培训结合岳西产业现状,主要以促进茶叶、高山蔬菜、蚕桑、生态养殖、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以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为重点,着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全县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培训学习,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大大增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的信心。”严家村村委会副主任、岳西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桂志明深感责任重大。“培训一结束,我便发起成立群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并出任监事。合作社秉持建成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户的理念,社员均由严家村农户组成,由茶业农户们共同出资,共谋发展。”桂志明说,目前全村近八成农户都靠科学种茶走上了致富路。再也不用过穷苦日子了。
严选培训对象 优先政策扶持
“根据有关要求和方案,县里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遴选工作方案,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确定等程序严格遴选培训对象,择优确定。每个申请人员均填写一份登记表,并相应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张继民说,为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领导,岳西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农委、财政、教育、人社、农机、科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主要遴选年龄在18至55周岁,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技能,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各行业“领头雁”。
“为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发展、得实惠。今后新增的有关惠农政策,将优先落实给新型职业农民。”李晖介绍说,县里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六优先”扶持奖励,即优先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先安排农业项目扶持;优先保证涉农优惠扶持政策;优先提供金融信贷、涉农保险、财税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支持;优先享有免费技能培训、进入农业大专院校免费学习支持;优先享受农业部门的指导服务、科技推广等各项配套服务。同时,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型职业农民集聚,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各类实业主体,享受政府出台的相应扶持政策。
岳西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严格条件、动态管理与支持政策挂钩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原则。职业农民资格分为初、中、高三级,由岳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认定。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行考核评价、动态管理。同时,县农委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优势,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指导服务,原则上每名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1名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3年以上。鼓励通过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科技特派员等深入基层,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促一方产业 富一方乡亲
茶产业是岳西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共识。
“参加培训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培训一结束,我便回家成立了合作社。”谈到县农委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岳西县巨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金波,深有感触。“我们石佛村原本有老茶园一千余亩,规模比较小,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引导社员扩大茶园面积,茶农纷纷响应,在宜种茶的地块都种上茶。目前,茶园总面积已近3000亩。”冯金波说,合作社成员目前已达110户。现拥有厂房1000平方米,拥有高档手工,机械制茶设备20台套,年生产能力达15吨以上,创造价值200余万元,带动周边400多户茶农增收。“参加县里的培训,比我在家里琢磨几年的效果都要好”,秋千村月亮组的茶叶大户储诚华参加学习后感慨地说,不但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先进技术,还拓宽了与同行相互交流的渠道。目前,在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引进了新设备,走上了产、加、销的新路,收入也大为改观。
“如今一提姚河乡,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原来贫穷落后的村貌,取而代之的是远近闻名的‘茭白乡’。这里平均海拔超600米,加上气温偏低,不利于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生长,但很适合发展高山茭白。”岳西县原生态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艳华告诉记者,通过参加县农委组织的培训,他不仅找到了适合高寒山区避害趋优,增产增效的特色产业,更深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农业要发展壮大,必须由联合起来的新型经营主体来引领。“合作社从种苗、技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指导瓜农生产,茭瓜产量高、质量优,销量也很好,直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现有社员212人,产品远销南京、合肥、南昌等各大城市,成员户亩产超万元。”王艳华说,在其带动下,周边90%的农户都住上了楼房,有8户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们全力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思路,支持贫困户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产业,通过培训能人,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促一方产业,富一方乡亲,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张继民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