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发展旅游业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和仕勇 字号:【

22年间,云南丽江旅游业经历了探索、起步、发展、转型、提升5个阶段。22年的实践,深化了我们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突出政府主导。丽江历届市委、市政府树牢“旅游兴,则市强;旅游旺,则民富;旅游业是丽江的灵魂产业、生命产业”理念,提出并坚定实施“旅游先导、旅游带动、旅游强市、文化立市、一体两翼”等战略,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精品、打造名牌思路,加强职能机构和队伍建设,开拓客源市场,加大市场监管,致力打造文化硅谷、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各级各部门确立大旅游意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各县区立足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密切合作,全力推进。

强调保护优先。独特的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护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丽江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大胆探索各种保护利用方式。早在1998年,就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关停并转了纸厂、电化厂等一批污染企业。实施老君山国家公园、泸沽湖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等工程,优化资源、设施、功能、要素布局,疏解核心景区承载压力,持续保护提升核心资源和环境质量。修旧如旧、保护管理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丽江模式——古城(遗产)保护行动计划”,誉为遗产保护的典范。

丰富旅游产品。根据游客结构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创新调整,不断集聚旅游要素,开辟新线路,营造徒步游、自驾游等良好环境,发展文化、演艺、康体、养生、探险、农业观光等新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使旅游业持续迸发新活力。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亿元,占GDP的5.8%。

实施科技兴旅。智能化,是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必然选择。丽江与时俱进,投入巨资,主动与国际前沿接轨,全力推进旅游信息化、智能化,在省内率先引进智慧旅游信息平台,主要景区已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信息化、景区智能化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云南打造智慧旅游的典范。此举,还为丽江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软、硬件建设,改善公共服务,在全国率先实施旅游服务质量监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旅游市场监管综合调度指挥部,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导游、星级饭店、特色民居客栈《管理办法》和《量化积分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市场准入、监管、评价和退出机制;今年3月1日,颁布施行新修订的《丽江市旅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旅游者的责任和义务。

坚持游客为本。丽江树牢游客为本理念,培训从业人员,排除安全隐患,探索出以“标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为核心的旅游标准化建设模式;开通“5111169”服务热线,畅通投诉渠道,有奖举报违规行为,铁腕整治侵害游客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丽江形象等行为,对违规踏红线、闯雷区行为零容忍,确保了游客逐年攀升。

丽江旅游业虽然取得骄人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旅游意识树得不牢,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主管部门“小马拉大车”现象亟待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实现全域旅游目标任重道远;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型为主,休闲度假高端产品不足;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城市公共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十三五”期间,丽江旅游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深化改革的机遇期,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树牢旅游兴则丽江兴、丽江的发展必须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抢抓多重利好机遇,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层次、质量和水平。

落实工作规划。落实《丽江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国际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一路”旅游大格局;发挥以“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代表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遵循保护自然、弘扬文化、彰显特色、融合发展原则,用5A级标准建设景区,打造民族文化寻踪之旅、体育运动时尚之旅、山水风光体验之旅、休闲度假浪漫之旅、特色乡村感受之旅、油画金沙观赏之旅、幸福婚典甜蜜之旅,逐步实现城市景区化、城旅一体化的全时、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探索“多规合一”,衔接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主体功能区等规划,促进旅游开发集约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模式落地,构建主体功能定位清晰、资源高效利用、经济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夯实基础设施。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加速构建“东出攀枝花进成渝,西进怒江出缅甸,北上迪庆、甘孜进藏区,南下大理接滇中”的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华丽和丽香高速、丽香铁路建设,打造与成都、重庆8小时黄金旅游圈;加强市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道路“最后一公里”,改善通达条件和城市功能;实施旅游强省项目,保护建设古城、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等景区;完善投融资机制,放开市场准入,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激发市场活力;引导旅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约、规模、规范经营;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建设生态文化,倡导清洁生产,采用绿色技术进行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化景区。

丰富旅游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开发“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保护开发古村寨和农耕文化,开发金沙江中游库区、休闲度假品牌酒店、直升机空中游览等产品;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联网、创意、生态化;探索旅游与城镇、一二三产业、美丽乡村、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新途径,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农庄等现代农业新形态;出台优惠政策,构建创新孵化平台,吸引创客发展以文化艺术为主的创意创新创造产业,开发民族文化工艺品、美食、体育品,打造一部摩梭文化演艺节目,推动丽江·珠影·星光城等大型文化项目落地,构建“电影+”新业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化创意、产业联动,提升旅游诸要素水平,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发展统筹、民族文化保护、就业增长、精准扶贫的“旅游+”新机制,扩大旅游业发展受益面;完善文化发现之旅、避暑避寒休闲之旅、纳西婚俗游、自驾游、低碳游等新旅游线路和产品,分流游客,改变游客人均消费不高、停留天数较短等现状,促使旅游方式由观光和门票经济型,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康体养生并重的复合型转变,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

改善公共服务。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模式,加快游客服务和集散中心、城市智慧旅游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智能化旅游、散客接待服务、旅游交通运输和导游定制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城镇休闲游憩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健全自助游服务体系,走菜单化服务、点菜式旅游路子,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全方位体验需求;开展拉网式大检查,落实旅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失信违规惩戒、旅游信用信息公示等制度,构建旅游诚信体系;加强医疗救助合作,让游客更安全、更便利、更舒心;通过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全域深化旅游+功能,推进全域通畅、全域服务、全域卫生、全域风景、全域生态、全域安全,构建宜游、宜居、宜业的城乡一体化全域旅游新格局,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大市场监管。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监管方式,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以市场为主体的综合协调管理新机制,构建主体功能定位清晰、资源高效利用、经济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落实《旅游法》、《云南省旅游条例》等,抓好综合执法试点;通过设点检查热点线路、普遍检查旅游企业、突击检查重点环节,整治不信守合同、购物不满意、服务不达标、非法经营、强迫消费、辱骂殴打游客等问题,严查严处影响恶劣的涉案企业和从业人员,对违规踏红线、闯雷区行为零容忍,一票否决;健全涵盖旅游要素的市场准入、运行评价考核和市场退出机制,形成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不敢违、不能违、不愿违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健全涵盖旅游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实行标准化等级评定制度,提高酒店、旅行社、交通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实施一团一社一导无障碍旅游;制定实施《导游服务规范》,严打黑社黑车黑店黑导、超许可经营、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行为;整改景区、车站、餐饮、酒店等接待服务场所质量安全卫生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落实受理游客投诉限时办结公开承诺制,查处并曝光一批反面典型;加大力度,确保古城景区在规定时限内拉网式、全覆盖、不留死角地整改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综合治理”原则,强化区县政府对整治旅游市场的领导、部门的监管、企业的主体、协会的自律、社会的监督责任。

密切区域合作。巩固与瑞士瓦莱州、加拿大新西敏市等建立的友好关系;落实与昆明、大理、怒江、迪庆、昌都、丽水等地签署的旅游合作协议,深化川滇黔12州市旅游合作,提升与泛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圈、攀西经济圈等区域的合作,建设3条旅游环线、5个合作圈层,共同打造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区域一体化黄金旅游线路;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旅游圈建设,融入国际旅游市场体系,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开辟旅游线路、开拓旅游市场。

拓展宣传营销。走出去、请进来,科学规划、精准发力,实施旅游营销战略,让丽江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丽江;加强与知名新闻媒体、旅游企业合作,掌握舆论主导权,引导游客文明出行、企业合法经营;积极组团参加中外旅游交易会,争取多在丽江举办国内外旅游交流会、推介会、学术研讨会、文化艺术论坛等;继续在客源集中地设立办事处或形象店,在纽约时代广场等重点客源地加强宣传营销,推介新兴路线,展示智慧产品;巩固与西安、张家界等地的合作,建立互联互通的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构建务实高效的区域合作体;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对外营销机制,实现从分散、个体宣传,向集中、整体宣传转变,提升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利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市场分析方式,拓展客源市场。

加强队伍建设。巩固四群、创先争优、群众路线、三型三用、三严三实担当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展示良好风貌;狠抓制度建设和落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廉洁自律规定,接受各方监督,构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良好生态;引导群众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人人为旅游、人人促旅游”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旅游环境,打造全国优质旅游环境高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最终把丽江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

(作者系云南省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