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农业则是百姓餐桌上食品安全的源头。“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有营养、吃得更健康。为食者造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履行好保障农产品安全这份神圣的政治责任,农业部门责无旁贷。
近年来,农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各项工作稳中有进。2015年全年,农业部按季度组织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监测全国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17个品种94项指标,抽检样品43998个,总体合格率 为97.1%。2015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为96.1%、99.4%和95.5%,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0、0.3和4.2个百分点。五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保障农产品安全仍面临艰巨任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十三五”农业发展的一场硬仗,要毫不懈怠,持续攻坚。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的任务要求,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明了方向。各级农业部门要以此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要力争“十三五”末主要农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7%以上,基本实现农产品产出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全面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加快发展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要紧盯“田间地头”,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土壤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等问题,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力争5年内基本实现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在规模生产主体全覆盖,保证“产出”的安全。
二是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标准制修订和转化应用步伐,抓好“三园两场”和“三品一标”建设,力争5年内使全国“菜篮子”大县规模经营主体和规模生产基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是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大风险监测、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力度,强化执法监管和专项治理,力争3~5年基本解决突出问题隐患,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四是全面提升质量追溯管理能力,建立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要严格实施全程监管,推进重点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
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出台追溯管理办法及标准,开展全国性的追溯试点,力争5年内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主要获证农产品、农资产品实现可追溯。
五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督促有关地区加强监管,跟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单位。2016年将继续以违规滥用兽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推进检打联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抓紧健全机构队伍,强化手段条件,确保“有机构履职、有人员负责、有能力干事”。同时,要完善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畜禽屠宰等配套法规,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化协调配合、社会监督和责任追究,推进社会共治。
农产品从田间“走到”餐桌,是一段并不轻松的距离, 各级农业部门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瞄准“舌尖上的中国”,织就严密的“防护网” ,让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烩制成舌尖美味,香飘祖国大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