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过节期间,笔者回到老家,体会家乡发展变化巨大之余,特别参观了沂水县社会福利中心。走进福利院内,只见窗明几净,每套居室都带有卫生间,能用太阳能热水洗澡,床上被子铺得整整齐齐。入住的老人大都70岁以上,无儿无女,过去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如今饭有人做,生活有人照顾,卫生有人打扫,生病有人看,啥都不愁了。
来到娱乐活动室,这里有人下棋,有人打牌,还有好几位老人正在看电视。问起今天的生活,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好的生活。”赵金州老人一辈子单身,过去住的是土砖房,遇上下雨就漏,吃饭有上顿没下顿。我问他到这里好不好,他憨厚地笑笑,嘴里一个劲儿地说:“好,好,好哩!”孙冬娥大娘87岁了,老伴早年去世,原来住的房子潮湿不堪,进屋一踩一个脚印,不仅衣食无保障,由于眼睛看不见,连拉屎拉尿都成问题。自从进了福利院,老人衣食无忧,每天都能吃到舒心可口的热乎饭菜。她虽然看不见我们,但听到我们的声音后,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许多老人以前因为无人照顾,没有卫生习惯,常年不洗澡,衣服上有一层硬硬的油疙瘩。如今条件改善了,也开始讲卫生了,一些大爷经常理发、刮胡子,衣服也整洁了,看上去比原先精神多了。爽朗的笑容映现在苍老的面容上,令人感受到老人们心里由衷的喜悦。
沂水县委宣传部田宝宗对笔者说,该福利中心是县委、县政府为改善农村五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生活条件,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的。中心占地80亩,一期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容纳床位800个,已于2013年11月份投入使用。二期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容纳床位500个,今年元月竣工。目前入住各类供养对象660名。
笔者看到,福利中心是一幢“L”形的楼房,设有餐厅、会议室、娱乐活动室、医务室等。四周是青山和茶园,环境清雅,风景优美,确实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福利中心主任刘燕45岁,显得既稳重,又干练。他告诉笔者,中心内部设有敬老院、光荣院、儿童福利院、城镇“三无”人员福利院、救助站、颐寿园老年公寓、残疾人托养中心,每个房间都配备了暖气、数字电视、卫生间、壁橱和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有洗衣房、洗澡间、理发室,可随时为老人服务。中心在驻地依托姚店子医院设立了分院,医务人员定期开展体检、巡诊、心理辅导和保健康复指导。在多功能活动区为老人开辟了怡情养性、陶冶情操的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室;设有乒乓球、跑步机、美体机、动感单车等健身设施。
这么好的条件,在以前农村是连想都不敢想的。笔者曾亲眼所见一个同村的大娘,因病瘫痪成了一位“失能”老人,而儿女由于种种原因视其为“累赘”,不予照顾,任其独自在自家门楼下“爬行”过活,经济来源靠村里的低保,一日三餐只能请求路人帮忙买些馒头,就凉水维生,清洁洗涮更无人照管,不久之后就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默默地离世了。在过去农村没有福利院的情况下,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福利院的建成改变了这一情况,虽然因为传统习惯,农村人还是更愿意居家养老,认为育有子女年老了还去养老院养老,就是子女不孝。但福利院为那些无人看管的“三无”老人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为那些行动不便,儿女照顾不了的老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现在亲眼见到这一梦想正在家乡农村逐步变成美好的现实,我心中的高兴和激动是不言而喻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