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贫困群众共商精准脱贫对策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副书记 李常官 字号:【

开栏语:启动新形势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2011年以来,中央陆续批复了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村金融、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改革试验。各农村改革试验区按照批复的试验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改革试验做法和经验,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借鉴。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离不开试验区所在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身处改革一线,既要认真思考,又要统筹协调,对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本期开始,本刊设立“农村改革书记(市长)谈”栏目,刊发他们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供各方面参考。

广西玉林有49.05万贫困人口,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42个贫困村,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期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于玉林市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次执政能力水平的考验。

玉林农村贫困的现状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群众有什么想法?脱贫办法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2015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我和玉林市委办的同事深入20个贫困村(屯)(13个村,7个自然屯),走访150多户群众,召开9个座谈会,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与贫困群众共商精准脱贫对策。

一、“贫”的现状

玉林市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发展水平、农民富裕程度一直排在全区前列。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全区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10年的87.2万减少到49.05万,贫困发生率已由15.2%下降到8.6%。

但受交通、区位、资源等因素制约,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依然严峻。这次调研的20个贫困村(屯)都处在条件较差的地方,问题相互交织,困难复杂多样,既是全市442个贫困村的典型代表,也是玉林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总的来看,20个村(屯)的贫困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贫困发生率高。20个村(屯)总人口43701人,其中贫困人口9495人,贫困发生率达21.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1个百分点。其中,兴业县小平山镇深塘村贫困发生率最高,达70%。

二是贫困程度深。20个村(屯)中,革命老区村6个,库区移民村8个,水源林保护区9个,交通落后,耕地稀少,危房较多,资源禀赋稀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贫困人口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突出。

三是人均收入少。2014年,20个村(屯)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7元,仅为全市贫困村平均5400元的40.86%,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1/4。其中,最低的兴业县小平山镇化寿村,仅有1100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11.81%。

四是地域分布广。20个村(屯)分布在4个县(市)、10个乡(镇),经济落后、基础薄弱、偏僻路远。最远的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距离博白城区70多公里,距离玉林市区130多公里。

五是产业基础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产业薄弱是20个村(屯)的共同特点。人均耕地只有0.3亩,不足全市人均水平0.75亩的一半,远远低于0.8亩的国际警戒线。均没有“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程度只有1.2%,远低于全市50%的平均水平。

六是文化水平低。常住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达38352人,占比高达87.7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64个百分点。其中,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比例最高,约98%。

七是信息闭塞。20个村(屯)共有自然屯278个,其中31个未通固定电话,65个未通宽带网络,46个3969户没有通广播电视,群众通信、看电视困难。

八是新生代劳力流失严重。许多新生代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下儿童、老年人和部分妇女。20个村(屯)中,外出务工人数为11181人,占总人数25.6%,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55%。如小平山镇深塘村外出务工人数比重最高, 达到41.9%。

二、“贫”的根源

从20个贫困村(屯)的情况来看,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因学、因病、因孩、缺技术、缺劳力等,还有不少是多重原因累加造成。

一是交通不便出行难。这20个村(屯)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其中有89个自然屯未通硬化路。如北流市大里镇高垌村离北流城区50多公里,离镇政府约10公里,所辖的生桂冲屯至今未通公路,村民外出要步行半个小时到村委才能骑车,物资进出还靠“肩挑背扛”,遇到雨天根本无法通行。

二是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20个村(屯)中有9个位于水源林保护区,必须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如高垌村地处北流市大容山的深山中,全村99户在大容山水库边上傍水而居,而这个水库是玉林城区80多万市民的主要水源地。这些在水源林保护区内的村庄,虽然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是村民生产致富的门道很少,有的常年在外打工,有的仅靠稀少的田地种植一点水稻维持生活,是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的村庄典型。

三是有资源没产业。20个村(屯)虽然人均耕地少,但在其他资源方面却各有特色。有的林地丰富,有的水面宽阔,有的竹林如海,但这些资源都没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既缺乏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缺乏主导产业。如博白县江宁镇四联村是水库移民村,紧靠合浦水库,水面资源丰富,面积达28600亩,具备规模养鱼的条件,但许多群众还是依靠传统的捕鱼为生,守着“金山”不会“开采”。

四是因病致贫。一人得病,全家贫困,是这些村(屯)致贫的突出问题之一。在调研村(屯)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35%,比全市高5个百分点。白坭村矢塘屯贫困户宁春荣家,有6口人。宁春荣现年63岁,已中风6年,妻子有精神病,4个孩子中有2个是智障患者,1个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全家只靠大女儿在外打工支撑。

五是因孩致贫。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影响,村民虽然穷,但对传宗接代非常看重,他们想方设法超生,有些甚至有五六个孩子。20个村(屯)中,3孩以上的家庭有2161户,占总户数的22.4%。许多超生的村民原本就是贫困,再加上几个孩子的生活,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多子不多福”的恶性循环。

六是因懒致贫。20个贫困村(屯)特别是水库移民贫困村中,听天由命、消极懒惰的大概占到5%左右。他们自我发展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以“吃低保、靠救济”为荣,缺少“真致富”的志气,许多新生代的年轻农民不会种地、不想种地、不愿种地。

七是儿不养老。在这20个村(屯)中,有儿子已分户独立生活的老人户数有1771户,共3595人。这些年迈的老人大多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生活过得非常艰辛。在四联村我们看到,一对老夫妻已经跟两个儿子分家,两个儿子都住着2层楼房,年迈的父母却住在有几十年历史的“小黑屋”,厨房用木头搭建而成。

三、治“贫”之招

20个村(屯)的贫困状况,是玉林442个贫困村的现状和缩影。确保玉林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如期脱贫,必须把“精准”作为灵魂和准则,以超常规的思路和措施强力推进。

首要任务:完善基础设施。“路、房、水、电”等的落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想富先修路。目前,全市还有8022个自然屯未通硬化路,因此要把村屯道路硬化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财政奖补额度、整合扶贫资金、发动群众集资投劳等办法,多管齐下。“住有所居”是脱贫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市有4万户农村危房需要改造,要按年度、有计划地推进,对条件好的村庄要加大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的力度,搞好村屯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全市饮水困难和不安全人口50.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5.58万,要优先安排贫困村修建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渠道配套改造工程,划定村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构建到户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电力稳定关系村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要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着力解决贫困村电网薄弱问题。

主攻方向:发展产业。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3个产业发展的“故事”。一是博白县浪平镇引进麻竹种植,带动2000多户并发展到2.5万亩,每亩年收入3000-5000元。二是博白县西北部的乡镇大量种植单竹,受当地竹编转型芒编的影响,竹子销量大减、价格大跌。三是浦北县开发以单竹为原料的“丹竹液”饮料,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竹农收入。3个村同是发展竹子产业,却得失各异。3个村的实践告诉我们, 产业发展关键是要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由此管窥玉林农村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培育壮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化布局水稻、荔枝、龙眼、中药材等现代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和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应把贫困村纳入其中。组织全市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与贫困村结对子,带动贫困村户发展产业。同时,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支持电商发展农村网点,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和一批 “淘宝村”。

富民之本:就业创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贫困村群众就业有着“三多三少”的特点:从事低收入产业多、高收入产业少,自发就业多、组织就业少,流动打工多、稳定就业少。因此,要抓紧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市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大轮训,免费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很多80、90后青年群体都有“创业梦”,但由于缺乏资金,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实施。要推进金融扶贫,落实财政资金贴息政策,把“信用村”、“信用户”的评级授信工作拓展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推动小额信用贷款向贫困户倾斜。

治本之策:扶智强志。扶贫必扶智。破解“上学难”,让贫困村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加快道路硬化,让孩子方便上学;支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学校,让孩子安心上学;发展农村校车,让孩子安全上学;抓紧推进玉林职业教育园建设,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精神贫困是导致贫穷的痼疾。调研发现,一些群众“穷自在”,“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把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信心,增强勇气,看到希望。

关键之举:移民搬迁。玉林市很多贫困村屯都面临着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两难选择,只有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帮助村民致富。玉林的移民搬迁主要有两种:一是水库移民,二是生态移民。做好移民搬迁,要抓紧制定移民搬迁计划,科学选择安置点,精心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配置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要加强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工作,让群众搬出去、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实行生态移民后,处在水源林保护区内的村(屯),可考虑留一部分农民转为护林员,从事森林管护抚育。

长期任务:政策兜底。保证困难群众“一个都不掉队”,必须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玉林人口基数大,列入政策兜底人数约占贫困人口的20%,兜底的任务重。要在财力许可的前提下,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建立农村临时救助基金,对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临时救助。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强化新农合和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引导,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确保符合政策的村民都纳入社会保障救助范围。

动力源泉:改革红利。农民的财产主要是土地和房屋。要通过改革,激活这些“沉睡”的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确权。农户的土地房屋都确了权、颁了证,群众才能吃下“定心丸”。2015年底,全市土地确权颁证完成45%,预计2016年基本完成。二是市场。要充分用好广西首家地级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这个平台,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在目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1个亿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三是流转。全市目前土地流转率已达到54%,要将工作重点从流转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四是融资。要着力解决产权定价难、抵押难、融资难等问题,探索研究出台指导意见,确保政银企三方共赢。

组织保证:乡村善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村级脱贫攻坚的“主心骨”、“领头雁”,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高度关注农村发展中的3个新组织和3支新队伍。3个新组织即经济合作社、村务商议团、屯级村民理事会。经济合作社是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要按照村村有合作组织的要求,全市442个贫困村都成立经济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村务商议团是连接“两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是村级民主的具体体现,要让群众利用村务商议这个平台围绕脱贫攻坚议事、评事、定事、办事,以“商议”的“小支点”支撑脱贫攻坚的“大舞台”。屯级村民理事会要吸引农民党员、致富能手等屯中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参与到理事会中去,由理事会管理屯级“事务”。3支新队伍即屯长、乡贤、经济能人。要在村里推选群众口碑好的“屯长”,把他们纳入村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给予适当的报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要在回乡的退休干部、学者、商人中推选“乡贤”,充分发挥他们有文化、见识广、情况熟的优势,引导这些“精英”群体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反哺家乡,延续乡情。经济能人敢闯、敢干、能干,且干出了成绩,有宝贵的实践经验,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要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他们的奉献精神,带领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