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 别“里子”跟不上“面子”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邹承东 字号:【

城市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青年进城,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这种变化是无数小城镇的崛起和成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远口镇就是这么一座发展较快的“小城镇”。

“前几年,路还没有修好的时候,从贵阳到远口自己开车要开一天,现在,四个小时就到了。”老家住在远口,来往贵阳和县城之间开车的吴师傅告诉记者。交通的便利还不是远口这座小镇最大的变化,远口镇的整体变化才更引人注目。

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一栋栋高层小楼房,有着统一的北侗徽派风格,沿着水泥路修建,俨然一副兴旺的景象。但老家住远口的周永福记忆中的远口镇却是另一番景象,“几年前的远口,还是农村的样子,沿着山上几户人家,沿着路上几户人家,都是木头房子,家家户户都去河边或者山上的水井挑水。”周永福已经在州府凯里安了家做点小生意,他的父母还在远口,所以放假时他会回来看一下父母。回来后,他很感慨:“现在这个样子,哪点还有以前的影子,都是水泥房,简直难以相信这样的小城镇就在这一两年内就建成了,快赶上城里了。”

这得益于天柱县境内白市水电站的修建。水电站规划内,远口镇属于搬迁范围,政府重新规划了远口镇的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以远口镇为中心点借用水电站修建完成后的库区、码头等项目,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一些在规划内的零散的贫困居民聚焦到新的城镇来,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和打造城镇化样本的目的,乘着这股风潮,远口镇仿佛拔地而起,样貌焕然一新。

小城镇发展如此迅速,让人喜悦,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也让人无法回避。到周永福家的时候,已经下午6点,天色逐渐地暗了下来,这座小镇的夜晚到来了。夜幕中,周永福指着小镇的家家灯火,一排排的高层小楼错落有致,但亮了灯的一般只有两层。“现在是过节,在外打工的都回来了,等节日一过,这里就全黑了。” 周永福指着一排排房子说,“那些亮着一点灯光的房子,都是只有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年轻一点的比如我,都去县城里打工,毕竟乡下没有什么能挣钱的工作,没人愿意长期留在这。”

周永福家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家盖了一幢四层的小楼,除了父母常住外,他和妻子以及小孩都住在县城,楼房大部分时间都闲置。当问及为什么要盖这样高的楼,自己又不回来住时,周永福这样回答“盖一幢高一点的房子,有备无患,指不定我以后要回来,就算不回来,好歹我做生意也赚了点钱,乡里乡亲都要重视一个面子,不能丢面子。” 乡间这些漂亮气派的小楼,仿佛就是为在外的人留在乡里的“面子”。

在远口,政府只负责规划土地和建筑风格,具体修建房子还是靠农民自己出资、出力,“有的家里面借钱借了十一、二万就为了修房,为了还钱,修好了房子就又得出去打工。” 周永福的父亲告诉记者,借钱修房的情况在这里常见,他家附近几家修建的房子都是借钱修的。除了出去打工,不然挣不了钱修房子。

以前看农村空心化以及乡村凋敝是说村民搬走后房屋倒塌,农田荒芜,一番败落景象,而记者在这座小城镇看到的现代版本的“乡村凋敝”却是房屋成林,夜晚却只有点点灯火,等青壮年将孩子带出打工后,老人们习惯早睡,一过晚上9点,基本上是黑暗一片。“现在修这么多楼根本用不上,在外打工的人全都回来,也住不满,虽然房子和城里差不多了,但是‘里子’没有跟上。” 周永福说。

远口这座刚刚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面临的正是“里子”跟不上“面子”的问题,虽然政府将小镇规划得很好,但是,由于房子需要农民自己掏钱修建,再加上没有相对应的产业和工作机会支撑,一方面,青壮年只能选择外出打工,然后挣钱回来,将家安置在更好一点的县城甚至省城;另一方面,本来在镇里工作的青年为了修房子也得外出打工,这更加剧了小镇的“流出”。

光规划楼房外表不管用,没有好的产业扶持,群众是会用脚投票的。小城镇发展,不仅是“面子”的发展更是深层次的产业发展,这个“里子”不能大而化之,而是要有针对性,要实实在在。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