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不可缺失的珍藏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赵强 字号:【

作者简介:

赵强,笔名萧宸,系吉林省辽源日报社农村部记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每当《农村工作通讯》捧在我的手中,一种难以言述的情感拨动着我的心弦;《农村工作通讯》,陪伴我走过青春岁月……《农村工作通讯》是我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失的珍藏。

这本由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亲自提议创办并题写刊名的期刊中,专题报道、特稿、新视点、创业故事……每一个栏目的设置都立意新颖,观点明确,语言精练。

我是地方党报的一名记者。2013年,有缘结识了《农村工作通讯》,我便成为一名忠实的“粉丝”。记得刚调到地方党报农村部的第一天,正赶上市属一个县举办水稻播种育苗技术现场培训,我所在的农村部部室主任交给我一项采访任务,于是让我写一篇稿件。接到任务后,我顿时有点懵,因为此前在报社主要写有关城市的新闻稿件,还从未撰写过有关农村题材的新闻,毕竟涉及农村题材新闻的知识面太专业、又太广。农村新闻该如何下手写呢?一时间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正在发愁时,部室领导把《农村工作通讯》递给我,告诉我有空时读一读,或许会有启发。我便认真翻阅起来,又凭着自己此前新闻写作功底,写出了第一篇涉及农村新闻的消息稿,随后在现单位的《辽源日报》发表了。至此,我开始下功夫阅读《农村工作通讯》。我常常捧着一本《农村工作通讯》,或在农村采访颠簸的路上翻阅,或端坐于办公室里细味研读。然后,学写着一篇篇有深度的习作,期盼能得到领导和读者的认可。阅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农村工作通讯》紧贴农村工作实际,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反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的重要决策和部署,报道农村、农民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本具有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的期刊,读起来分外亲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我的政策水平和写作水平。

一行行接地气的温暖文字,有如汩汩甘泉。读罢2015年02期《我是一个老乡镇》,这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是我认为看过的最具乡村文艺的一个篇目,那一行行充满激情与感动的文字,无不让人心生荡漾。再譬如2015年期刊中《没有吴仁宝的华西村》、《人生何处起“乡愁”》、《梨乡的“大事”与“牛事”》等几篇纪实通讯,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无论是议论还是说理,朴实无华的文字和平凡深切的故事总会温润心田,给人以勇气与温暖,又能指引扎根农村的基层工作者和创业人员方向,给人以鼓舞、信心和激励。

几年来,无论日常工作有多么繁忙,闲暇之余必看的期刊便是《农村工作通讯》。特别是我在地方党报从事农村采访工作以来,有着繁重的农村下乡采访任务,更是从《农村工作通讯》的阅读中,汲取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受益匪浅。我把《农村工作通讯》当作我的老师,祝愿老师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